博物馆装载着人类发展的进程,走进博物馆,能与过往文明实现对话,通过历史留下的物品感受几百、几千年时间流动的变化与文化沉淀。
湖南省博物馆是我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的八个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湖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历史类博物馆。馆藏文物达到18万件,虽然在馆藏数量上并没有进入全国十强,但是不论是马王堆汉墓文物、商周青铜器还是楚文物,都让湖南省博物馆成为国内博物馆中的翘楚。
湖南省博物馆如果细细逛的话需要一整天, 如果时间不多的话,切记一定要好好看看马王堆汉墓、商周青铜器、楚文物、历代陶瓷等近现代文物,其中人生必不可错过最具有特色的,当属马王堆汉墓,是亲眼看到整个墓室还原在博物馆的震撼感。
辛追夫人
1972年湖南省长沙市东郊一座古代墓葬的横空出世,让“马王堆”成为一个响遍全世界的名字。有人把它誉为中华民族的地下文化宝库,西方人称之为东方的“庞培城”。尽管地下文物不断面世,但马王堆的文化光芒依然丝毫不减,它在诸多领域的“独一无二”使它成为当之无愧的国之瑰宝。而马王堆汉墓保存完好的女尸也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她就是轪(dài)侯利苍的夫人辛追。
马王堆汉墓中的辛追夫人是世界上发现的第一具年代久远、保存完好的软体湿体,肉身不朽成真。不仅辛追夫人本身的神奇令人惊叹,湖南省博物馆将辛追夫人的墓还原在了博物馆,按照当年出土时原状修建,墓坑离地面有8米的距离,最低置放大型棺椁,周围陈设摆放都是按照原状的地下环境还原。因此,你能想象在博物馆,抬头看着大型墓坑的壮观场面,抬头从上之下,感慨当年工匠的智慧,同时,也为湖南省博物馆精彩展现点赞鼓掌。
不仅能看到辛追夫人的墓坑,甚至可以瞻仰辛追夫人的遗容,现在虽不能目睹当年出土如活人一般的皮肤软组织,当也是可以看到保存非常完好的尸体,可以看到辛追夫人浓密的头发,以及空洞的双眼…
位居千金之家的辛追夫人极其注重生活品质,套板刺绣的丝锦衣物、精致的化妆工具引领当时潮流;“君幸食”系列漆器餐具,足以窥见其人的生活情趣;四层漆制彩绘棺,更彰显古人对天地神明和永生的探索追求。
素纱单衣
馆内放置着历史课本印象非常深刻的素纱单衣,汉代文献描述其薄如蝉翼、轻若云雾,这是迄今最早、最薄、最轻的服装珍品,是西汉时期纺织巅峰之作,代表了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早期衣物中最薄、最轻的一件,衣长132厘米,通袖长181.5厘米,仅有49克,是西汉时期纺织的“巅峰之作”。
据说,现代仿制多次失败,究其原因,竟是因为现在的“蚕宝宝”是四眠蚕,这种蚕茧比古代的蚕茧要大很多,也就代表蚕丝会更粗,质量更重,无法还原当时的克重。
T形帛画
这幅画是我在博物馆中比较喜欢的展品之一,同样是在辛追墓出土。T形帛画的精妙之处在于江汉代的绘画艺术与汉代哲学思想,宇宙观、生命观完美结合。细细看的话,可以看出整幅画自上而下,为天上,人间和地下。天上绘有金乌、蟾蜍、烛龙、飞龙等,人间则是侍女伺候夫人;地下则是描绘了巨人托举大地。可以说整幅画描绘了各项元素,栩栩如生,欣赏价值极高。
皿方罍[léi]
这是湖南省博物馆里最让人感动的一个文物,曾经流落国外多年,如今能够回归也算是一种幸运。这件皿方罍可以说是“方罍之王”。最早的青铜罍见于商代晚期,流行至春秋中期,而且方形的罍代表了社会等级最高的人才能享用。
整个罍不论是器身的饰兽面纹,还是领部的小鸟纹抑或是肩部的夔龙纹,都可以看出曾经工匠的技法高超,让这个展品到如今看起来依然的精美别致。
马王堆之外,馆内还有一个专题: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
从约2.3亿年前湖南地区退出海水、露出陆地开始,按时间轴的顺序,呈现“湖南人”自身创造湖南区域历史、积累湖南区域文明的过程。
展览通过“家园”、“我从哪里来”、“洞庭鱼米乡”、“生活的足迹”和“湘魂”五个部分,向观众解读了热土潇湘、鲜活湖南。
这不仅是省博,也是湖南首次这么系统、全面地展示湖南的先民如何在此繁衍生息,以包容开放的胸襟,融合历代移民,发展成为今天的“湖南人”。
上述提及的,仅是湖南省博物馆众多藏品中的九牛一毛,馆藏18万件中,有5件文物名列国家首批禁止出国(境)64件文物之中,与陕西、山西、浙江、湖北四省并列为具有极高、艺术、科学价值文物的高产省份,湖南省博物馆,非常值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