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哲思今日看点
慎德于小事,施恩于无缘——《菜根谭》

慎德于小事,施恩于无缘——《菜根谭》

作者: 爱文字的小药师 | 来源:发表于2017-01-21 19:04 被阅读406次
《菜根谭》

第三卷:

(二十一)慎德于小事,施恩于无缘。

原文:

谨德须谨于至微之事,施恩务施于不报之人。

译文:

一个人要想敦品励行必须从最小的事情做起,一个人要想帮助别人应该帮助那些根本无法回报你的人。

个人见解:

-1-

“慎德于小事”,这句话,特别适合初入职场的人们(包括我)。前不久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有人对一只小闹钟说:“你一年要重复不停地‘嘀嗒’三千多万次,你能忍受这种枯燥乏味的生活吗?”小闹钟听后十分沮丧。一只老怀表对小闹钟说:“不要只想着一年怎么‘嘀嗒’三千多万次,只要坚持每秒‘嘀嗒’一次就行了。”于是,小闹钟按照老怀表说的去做。一年过去了,小闹钟顺利完成了“嘀嗒”三千多万次的任务,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

-2-

其实,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每天的工作就像小闹钟一样,不断重复着相同的工作。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地去对待,那么我们内心就会觉得很乏味、没有成就感。我想现在很多人之所以经常跳槽,这也是一个原因。尽管跳槽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么无论跳多少次,生活还是原来的样子。因为生活终会归于平淡。

因此,凡事要坚持从小事做起,并且将这些小事做好。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要急于求成,因为真正的成就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认真对待每一天,相信只要坚持做好一点一滴的事,那么我们就会在这个过程之中获得点滴的成就感,不断叠加。那么,我们距离成功的目标一定会越来越近。

-3-

“施恩于无缘”,这句话特别有意思。其实,我不是很理解这句话。因此,也不是很赞同这句话。下面来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施恩于那些不能回报我们的人。可以理解为帮助被人不求回报。尽管这样的想法时很好,但是这本身就是值得怀疑的。当我们在想不求回报的时候,我们的思想就已经与利益联系在一起了。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帮助别人,内心或多或少是想别人回报我们的,只是我们不愿意承认罢了。一个人之所以做事不求回报,一定是有原因的。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天生就可以做到不求不报。不过,我相信绝大部分人都是用理性去压制住的。为什么?在我看来,帮助别人求回报有两大危险。第一:求回报别人也未必会回报。第二:如果求而不得,那不是自讨苦吃,更加痛苦吗?所以,做事还是还是不求回报为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人本身是需要价值的体现的。帮助别人也是一个人价值的体现,从精神上来讲, 帮助别人本身就已经获得了回报。

-4-

结语:

也许我的理解与作者愿意是有分歧的。不过,这就是我的理解。说的更深一点就是一个人的价值观。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成长环境也不同。所以,在处理这类事上的理解会有很大区别。有些人帮助别人,就是希望以后会对自己有所回报,而有些人是不求回报的。当然,不论是求回报与不求回报都是一个人自己的选择,无可厚非。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毒案刑辩李铁祥律师:我以前对做好事不留名的事不好理解,至自自己做了点好事后对做好事不留名有了理解。一是怕被邦助人继续纠缠要邦助;二是怕做好事邦助他人成为自己的责任或义务,使自身背负压力;三是做好事邦助他人完全是自己个人化私人化的行为,做与不做由自己内心决定,不受外界舆论和环境所影响压迫。否则,做好事受制于外力而非内心,自己也会不开心不快乐,那么就不会长久。
  • f7af30c002d2:帮助别人,心里开心就好。
  • 83c139269bb4:任何的行为都应跟着心走。善良的人看到一岁的小孩走向井边,来不及想就去搭救,当时想到索要回报了吗?不想吃亏就别奉献,以免得不到回报心难受!其实助人为乐,手留余香回报的是心安、慈眉善目的高华气质、免疫力提高的長寿等等!


  • 鸣鹿11:小闹钟的案例很赞:+1:。完全不求回报,确实是很高的境界。
    爱文字的小药师:那境界真的太难了
  • 2a7f4ca5b08d:很喜欢🙆🙆🙆🙆
    爱文字的小药师:@喜歡安靜的das 谢谢

本文标题:慎德于小事,施恩于无缘——《菜根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qln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