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万物生长。
宅家抗疫,唯有开启网络学习这道门,体验它的时间便捷、空间自由和可选择性,也让我们自由生长。
2020年3月25日上午,由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主办的“教育科研骨干科研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如期在QQ群视频举行。参加本次活动的除了教育科研骨干研修班的七十名学员外,还吸引了近100名区内的其他老师。
今天授课的主讲人是四川师范大学的毛秀珍老师,毛老师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与教育测量评价专业的博士,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主持人,在教育测量评估方面非常专业的教授。主题是《问卷、社会调查法》。毛老师采用讲解+互动的授课方式,让参与者的思维保持在线,当然我们也积极思考,积极提问,努力与毛老师的思维保持同步,并投射到自己所研究的课题,思考我们的可为领域。
首先,这场培训对于一线老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体现在:教育实证研究是现在教育界进行研究的主流方式。在研究中,如果能拿出实证的数据或模型,就更加有说服力,问卷就是获得数据的一种重要方法。
其次,我们需要有一些可操作的抓手,需要厘清我们一些基本概念,以及纠正我们的一些惯常又不合理的做法。我们作为一线老师,更多进行的就是实证研究,所以问卷法对我们来说是既有吸引力也有难度去驾驭的一种研究工具。吸引力在于它便于操作,比如我们可以直接引入已经成熟的问卷,难度也就在于问卷也是专业的,随意出来的并不称为问卷,而是问题或试卷。听了毛老师今天的讲座,我们也清楚了问卷调查的几种类型,知道什么研究类型、什么研究阶段适合什么类型,所以比问卷更重要的,是研究者自身我们要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内容,把问卷服务于我们的思考。
最后,我们需要找到明晰的方向。方向可以始于我们目前的研究定位,也可以始于专家视角提供的路径。我们借助于文献研究,清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逐渐有了框架,科学的划分出维度,然后在各维度下设计出合理的变量,指向于具体的行为。这个过程看似清晰,却考验的研究的功力,所以还依旧期待更细致的培训。比如,怎么合理的划分维度、怎么进行统计分析,我们都还要再消化,还要进一步花时间来钻研。
通过今天的培训,让我进一步认识到专家,“专”在何处。
第一,专家能够站在高处看问题。专家从不拘泥于某些情境某些事情某些人物,而是会跳脱出这个框架。看问题的角度也就非一般,一定是一个综合的角度。比如,我们可以看到专家在设计问题和回答问题时的综合能力。
第二,专家能够有效思考所在领域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专家的专还体现在能够思考问题所在,还能给出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也是专业的,是深入问题本质的,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比如带领我们做关于“教师专业能力的表现”分级维度的分析。
第三,专家的专业知识是成体系的。专家之所以能够具备一双“慧眼”,是因为他们的知识是成体系的。这成体系的知识里,是相关的,是网状的,是有联系的。比如所做的“教师专业能力的表现”还是以系统的视角去构建,去设计问卷和调查,这个过程是做问卷和调查一个很好的范本。
当然活动结束之后,徐猛老师的总结,就比我这个总结有深度得多。“内涵——维度——变量——行为”,是量表设计背后的四个层次,我们通常就直接走到了行为,很少去研究内涵、维度和变量,再一次体现了专家和新手的差异。
所以,我们可为的领域其实有很多,就看你能否找到那个领域里的核心钥匙。就像这个教师专业成长里面,道道很多,选择最合适自己的去可为吧。
有可为才有生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