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媒体村一家之言运营大咖
解读 | 儒、释、道三家的方法论 | 是时候该学学了!

解读 | 儒、释、道三家的方法论 | 是时候该学学了!

作者: 小文哥来啦 | 来源:发表于2017-06-21 15:39 被阅读117次

    方法论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体系或系统,通常涉及对问题阶段、任务、工具、方法技巧的论述。

    1

    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中国哲学史上对求知的方法有过许多论述,从不同角度表述了有关认识方法的各种见解,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传统的认识方法的理论。

    孔子对求知的方法有所阐发。他强调学思并重,明确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注重知的后天来源。他主张"博学"、"多闻"、"多见"。

    但反对满足于获得众多杂乱无章的知识,要求用"一以贯之"的原则把所有的知识贯穿起来。"一以贯之"是通过思的功夫达到的,也是思的方法论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孔子还提出了"举一隅而以三隅反"、"叩其两端而竭"等方法。他还强调"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即反对臆测、武断、固执、主观的思想方法。

    2

    在孔子以后,墨子注重实际验证或实际应用的经验方法。

    老子、庄子不重经验而主张直觉的方法,要求冥思以直接领会宇宙的根本。孟子讲尽心,主张反省内求,也是一种直觉的方法。

    荀子将观物与体道结合起来,要求在对事物的观察中认识规律即"道"、并根据道进行类推,以求得宇宙万物的普遍知识。荀子还主张"虚壹而静"、"解蔽",这是他提出的端正思想以求得真知的方法。

    在中国古代的名辩思潮中,惠施、公孙龙等人的论辩反映了一般与个别、相对与绝对的矛盾,他们都从不同的侧面割裂了个别和一般、相对和绝对的关系。

    后期墨家和荀子则注意把它们结合起来,这一讨论对推动中国古代思想方法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中经常提到方法论这个概念。

    从宋到明清,哲学家们也比较重视方法论的讨论,程朱学派主张"道问学",注重"格物致知"的综合方法,认为知为人所固有,但必须格物以致之,"即物而穷其理也"。

    陆王学派则主张"尊德性",即重内心,认为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内心,只要在内心上下功夫就行了。清代的王夫之、颜元、戴震都比较重视认识的方法。

    其中王夫之把前人所讲的格物致知分解为二:格物是从事物、经验中求得道理,即归纳法;致知是思辨推理的方法,即演绎法。

    而且,他认为两者是相互补充,不可割裂的,"非致知则物无所裁,而玩物以丧志;非格物则知非所用,而荡智以入邪。二者相济,则不容不各致焉"。

    中国哲学传统还特别注重为人们校正行为、提高道德而提供准则和方法。在中国哲学中,伦理学和道德修养、道德实践的方法论有着特别丰富的内容,认识的方法论包含在伦理实践的方法论之中。

    故事还有很多

    我想下次再与大家一起

    静静分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小文哥来啦:每天学点新东西
        每天发现新知识
        跟着“小文哥来啦”
        让你上知天文,下晓地理!

      本文标题:解读 | 儒、释、道三家的方法论 | 是时候该学学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sht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