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元明清三朝的古都有着众多的文物古迹,今儿个和您聊一聊老北京的“牌楼”一种最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建筑,牌楼也是由中国文化诞生的特色建筑。牌楼和牌坊是有区别的,简单地说,有屋顶的是牌楼,没屋顶的牌坊。牌楼也是从古代“衡门”演化而来的。《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在北京等级最高规模最为宏大的牌楼当属颐和园内排云殿的牌楼了,此牌楼为四柱三门七楼,顶覆黄色琉璃瓦,九龙盘框鎏金龙,两面绘金龙和玺彩画。北面的匾额上写着“云辉玉宇”南面的匾额上写着“星拱瑶枢”以前此牌楼上有木制的戗柱,如今是水泥立柱所以没有戗柱。谐趣园内知鱼桥头有一座斗拱叠加精美异常的石牌楼,上面刻有乾隆皇帝的御制诗“迴翔凫雁心含喜,新茁苹蒲意总闲。”和“月波潋滟金为色,风籁琤琮石有声。”这些都是精品牌楼中的精品。
西城区有个地名叫西四牌楼,往南行走不远处有一座一门两柱一楼的牌楼,被人们称为“西单牌楼”。与之相对称且在数里之遥有“东四牌楼”和“东单牌楼”。早年间这二个十字路口东西南北方向确实有四座四柱三门三楼的明代木牌楼,后来人们图说话省事就叫西四,把牌楼二字给省略掉了。您这一省事不要紧,解放后没二年就因为交通问题全给拆掉了,捎带把连阜成门内大街帝王庙前二座皇家牌楼也给拆了。
坊间传闻:古建专家梁思成极力反对拆除帝王庙前的两座古牌楼,在权利面前反对当然是无效的,后来梁思成又提出保留一座牌楼的所有木制构件,这个建议很快被通过了使我们能够在今天能看到明朝牌楼的风采。如今这座历经劫难明代古牌楼已然成了国家级的文物,伫立在首都博物馆的大厅内供人们参观,一面的彩绘修饰一新璀璨夺目,一面依然保留着明清风格的精致彩绘,历经百余年后各种图案依然清晰可见。
石制牌坊一般由贵重石料建造,石牌坊上精致的汉白玉面板,匾额上刻有阴文红字,也有平浮雕贴金字的,因造价昂贵故很少建造级别较高的石制牌坊。而南方受气候的影响许多牌楼都是石制的,造型别致巧夺天工透雕镂空的图案栩栩如生,非常的精美,几百年来屹立不倒。牌坊的种类有:贞节牌坊、仁义慈善牌坊、功德牌坊等。
牌楼在周朝时称之为衡门,就是在地上埋入两根间隔数米远的圆木柱,顶端上加上一根横圆木非常的简单。这种建筑物后来被称为:阙。到了唐代由于皇城内有了“里坊”这种城市建筑的布局,而街巷的出现则推动了牌坊这种独特建筑形式的发展。当时的牌坊称为“绰楔”,形式为“开”字形的门框。而这种最早的建筑——牌楼在中国已经见不到了,据说日本还保留有此种形制的木牌楼,您要看原汁原味的绰楔还需要远渡重洋去日本。
宋代时的牌楼早已脱离了里坊门的程式化了,成为独立的一组建筑。牌坊牌楼由衡门、阙、坊门、一路走来,历经几千年的风霜雨雪几经演变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牌楼有两大类;冲天类,也叫柱出头;另一类不出头。有一间两柱,三间四柱,五间六柱等形式,顶上屋楼数有:一、三、五、七、九楼等,最大的则是五门六柱十一楼。北京最大的牌楼是前门五牌楼。此牌楼始建于大明万历年间,明万历、大清道光、同治年间曾屡遭大火焚毁,后又几经重建。解放后被拆除了,2007年奥运会前重建了五牌楼
北京胡同里牌楼最多的当属国子监街,短短的一条胡同内竟然有四座木牌楼。大清时的称谓是“成贤街”,民国初年时改称为“国子监街”。国子监院子内还有一座牌楼上面覆盖着黄琉璃瓦,牌楼正面刻有乾隆爷的御笔亲书“圜桥墩泽”,背面则是“学海节观”,是很值得一观的皇家牌楼。
牌楼,造型别致高大华美,在中国建筑史上风格迥异,牌楼即不是楼也不是门,而是专门为牌匾而建的一组建筑。算得上一种具有装饰性质的建筑,突出的则是中华文化内涵,使牌楼原有的表彰功能和识别功能更加突出。我比较喜欢牌楼上的题字,每一组题字的内涵广大博深,更是一个学习的机会。东宫门外有一座四柱三门七楼的木质牌楼,正面刻有两个楷书大字“涵虚”其意是山高水阔,背后刻着“罨秀”两个字,其意是美丽的景色。合起来的意思是:当您走过了这座牌楼后就到了一个山清水秀的仙境中了。
壬辰年九月
一蓑烟雨任平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