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大正浪漫”这个词,还是偶然间的发现。
去年逛图书馆,发现了一本人物传记,是有关日本画家竹久梦二的,在大正时代的小资和文艺青年眼中,他就是大偶像。他的“梦二式美人”受到推崇,甚至间接影响了日本漫画的发展,促使其形成了“卡哇伊”的形象。他被称为“大正浪漫”的代名词。
突然很好奇“大正时期”在日本近现代历史上到底是一个怎样时期,为何冠之以“大正浪漫”这个词呢?
带着这些疑惑,读了一本书,查了一些资料,于是有了下面的文字。
一、怎样认识大正时代?
“大正”是日本明治时代和昭和时代之间的一个短暂时期。当时的日本经历了明治时代的艰苦奋斗。一方面,自由民权运动中的一些思想开始重新发酵,民主思想泛滥,日本国内的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思想等思潮风起云涌;另一方面,日俄战争极大改变了日本人对未来的看法,西方和东方的各种交汇,进步刊物雨后春笋般出现。所以称这一时期为“大正民主”时期。
这一时期在近代日本历史上,可以说是最像正常国家和现代社会的一个阶段。
作家刘柠在评价大正时期时,用了“好有文化”这四个字。
没有哪个时代像大正时代的日本人那样,言必称“文化”……从“文化锅”、“文化瓦斯炉”到“文化住宅”、“文化村”等等,不一而足……对于大量使用“文化”一词的大正人来说,文化不是抽象的思想、宗教或艺术,而是由社会、经济基础中产生的精神。因为这个缘故,大量生产下的报纸、杂志、电影……就是文化,广播放送在这层意义下也是文化。
那下面就从四个不同侧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时代吧!
二、政治:大正民主
1912年,明治天皇死去,大正天皇即为。对于当时的日本人来说,明治天皇是一个矛盾的存在,既是日本的精神象征,也是压抑国民精神生活的超凡存在,因此人们在悼念明治天皇的时候,也在轻松呼吸着新鲜、自由的空气。
没几天,一家报纸就发表文章,这样说道:“我等新人已不是明治人,而是大正人,我们的舞台是大正……所谓武士道是封建遗存……于大正之新时代,提起武士道,军人政治,我等绝不能听之任之。”
在上述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思想空前爆发,进入到一个被称之为“大正民主”的时期,出现了一个日本近代史上大书特书的事情,就是“护宪运动”。
大正天皇即位那年(1912年),中国辛亥革命的余波还在持续,日本两年前吞并出朝鲜半岛。为了方便趁火打劫和镇压,陆军要求增设两个师团,本来已经军费膨胀,这次又要加税。
有的人当然不干了,《朝日新闻》等等报纸就对横暴的萨长藩阀和军阀展开猛烈的攻击,舆论不谋而合地建立其“拥护宪政·打破阀族”的战线。最终结果是内阁辞职。
之所以这次意义重大,是民众首次倒阁成功,也预示了日本大正时代的前景。
之后的日本内阁,就从天皇元老指认制,变成了官僚政党为主的议会制,妇女可以参政,实行普选制度。总之这一时期日本各种主义盛行,自由民主气息浓厚,号称“左翼的全盛时期”。
三、经济:大众消费社会的来临
日本,由于一战带来的战争景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高速增长,在此基础上,日本诞生了大量生产和大量消费的萌芽。
我们通过一个大正人的一天,来看看那个时代的消费状况吧。
B先生早晨出门上班前,会抽一支演,一边抽烟一边翻报纸。1914年前后,日本的传媒事业得到高速发展,比如《朝日新闻》,宣称自己的发行量达百万份。
再回到B先生身上,他翻阅的报纸,第一版居然是整版的广告,上面印着“丸善雨衣”以及新书广告。
该上班了,B先生乘坐公共交通出行,他在车展旁焦急等待着迟迟不来的电车,因为人太拥挤了。整个都是混乱不堪。好不容易B先生挤上了电车,才在公司附近下了车,开始一天的忙碌生活。
下班后,B先生进入了百货商店,买太太让他买的东西。之前百货商店还都充满了“高级”、“上流”等等惠赐, 现在已经开始大量卖生活必需品了。
如果还有时间的话,B先生打算去看场电影,可是太太想去看歌剧,B先生拗不过太太,就去了。回到家里,会看见B夫妇的房间中,有不少唱片。
在B先生的背后,是当时日本整个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的变化。
从明治末期到大正初期,日本工业已经摆脱了轻工业阶段,海运、重工业、殖民地企业得到了显著发展。
极速的工业化带来了城市的扩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人口显著增加。农家子弟从农村往城市流动,以新兴城市带为中心,新兴的经济圈、文化圈不断诞生。
不过当时日本,还有2/3的人居住在农村地区,而正是这一部分人口,促成了30年代日本的极速转向,从大正民主转到“国家总动员体制”时期。
四、大正时代的文化
大正时代,可以说是一个大众消费时代,由此产生了大量流行事物,一直到现在。
棒球与甲子园
提起棒球,提起甲子园,经过许多动漫演绎,成了青春热血的象征。而这项运动,引入到日本,正是大正时代的事情。
一开始棒球还只是像早稻田大学、庆应大学等高校学生里的运动项目,后来在关西(大阪、京都一代),棒球在球迷的支持下获得长足发展,甲子园棒球比赛就是源自第一届关西学生联合棒球大赛。
2.宝冢歌剧
知道宝冢,还是从日本女演员天海佑希开始的,度娘百科上说她出身宝冢。宝冢是究竟是什么呢?
查资料,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作者比喻宝冢为“日本的越剧”。原因有四:
一是两个剧都是清一色的女演员;二是两个剧都擅长描写才子佳人、男欢女爱。三是两个剧都载歌载舞;四是两个剧都优雅、清丽、婉约、柔美。
不过宝冢上演绎的,大多是西方背景的罗曼史或直接改编自西方小说。表现形式上就是西方的歌剧。
3.三大洋食
大正时代,是日本家庭饮食西化的时代。产生了“大正三大洋食”——咖喱饭、可乐饼和炸猪排。
因为当时肉在日本还是蛮贵的,那这三大洋食的共同点就是制作工程中需要的肉类比较少。
4.咖啡馆的普及
随着消费能力的提高,有了女仆咖啡馆,还有弥漫着都市感觉的现代咖啡馆也大声了,当时的报纸上有这样的文字。
“咱们上哪儿呢,咖啡好像还是幽罗浦的好喝……”
“好啊,如果上那儿,还能说说话。”
两人来到后街外国人开的咖啡馆,面对面地在椅子上坐了下来,点了三明治和咖啡……
从上面的叙述中,感觉大正时代,真的与现代社会有诸多的相似之处,那问题来了,究竟日本为何,从大正民主转向了后来三十年代的穷兵黩武、军国主义呢?下篇文章会解答。
参考资料
1.竹村民郎. 大正文化[M]. 上海三联书店, 2015.
2.赵德宇. 日本大正时代政治思想述论[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2(1):1-7.
3.沈勇. 相约在春季——记《日中两国女性戏剧的对话——宝冢和越剧》[J]. 文化艺术研究, 2007(2):91-9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