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法每天写1000字唯美散文
日更第11天@永和九年的那场醉(一)

日更第11天@永和九年的那场醉(一)

作者: 经常想你 | 来源:发表于2018-12-12 21:54 被阅读36次
日更第11天@永和九年的那场醉(一)

晋永和九年的暮春,时任右将军、会稽内史的王羲之,同朋友在山阴兰亭举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文人雅集,行“修褉”之礼,曲水流觞,饮酒赋诗。酒酣斗热之际,王羲之提起一支鼠须笔,在蚕茧纸上写下一篇《兰亭集序》。

1600多年后,我们依然能够呼吸到那年春天的明媚。东晋时代的郊游,畅饮,酣歌,书写,都变得轻快起来,少了“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的曲折和吞咽,连呼吸吐纳都通畅许多。王羲之到了兰亭,才算是找到了真正的自己,或者说,就在王羲之仕途困顿之际,那份从容、淡定、逍遥,正在会稽山阴之兰亭,等待着他。

曲水流觞式的风雅,让后世许多帝王将相艳羡不已,纷纷效仿,而王羲之最向往的,却是拯救社稷苍生的功业。他曾官至会稽内史,右军将军,但官场的浑浊,容不下一个清风白袖的文人书生。他,入世,却不按官场套路出牌,他不倒霉,谁倒霉呢?果然,王羲之被官场风暴,径直吹到会稽。

离开政治漩涡建康,让他既失落,又欣慰。他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远,却离自然越来越近。和朋友们相约雅集的那一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所有的刀光剑影都被隐去了,岁月被这缕阳光抹上一层淡金的光泽。唯有此时,人才能沉下来,呼应着自然的启发,想些更玄远的事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从这文字里,我们看到王羲之焦灼的表情终于松驰下来。我们看见了他的侧脸,被蝉翼般细腻和透明的阳光包围着,那样的柔和。他忽然间沉默了,面对天地自然,面对更加深邃的时空,他对生命有了超越功利的思考,那份快乐自不必说,而他的忧伤,则是缘于这份“乐”,来得快,去得也快,因为人的生命,就如这暮春里的落花,无论怎样灿烂,转眼之间,也会消逝得无影无踪。

死亡是对生命最大的限制,在这个限制面前,王羲之潇洒不起来。《兰亭集序》里文字开始时还是明媚的,是被阳光和山风洗濯的通透,是呼朋唤友、无事一身轻的轻松,但写着写着,调子却陡然一变,文字变得沉痛起来,那是因为对生命的追问到了深处,便是悲观,是一种与生俱来、又无法摆脱的孤独。《兰亭序》寥寥三百二十四字,把一个东晋文人的复杂心境一层一层地剥给我们看。庄严繁华的背后,是永远的凄凉。打动人心的,是美,更是这份凄凉。(文    祝勇)

日更第11天@永和九年的那场醉(一)

相关文章

  • 日更第11天@永和九年的那场醉(一)

    晋永和九年的暮春,时任右将军、会稽内史的王羲之,同朋友在山阴兰亭举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文人雅集,行“修褉”之礼,曲水...

  • 日更第12天@永和九年的那场醉(二)

    唐太宗痴迷于《兰亭集序》,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道出了人生的大悲慨,触及了他最敏感的那根神经,就是存在与虚无的问题。唐...

  • 永和九年的那场醉

  • 百花文学奖散文读书笔记(二)

    祝勇《永和九年的那场醉》切入点选得好,正是那场醉,成就了王羲之,成就了《兰亭集序》的文采飞扬和书法绝唱,丰...

  • 兰亭集序:永和九年的那场醉

    导语: 古代名流的一场诗意狂欢 第一行书背后 竟还藏着 这样风流韵事 永和九年的,王羲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组织了一...

  • 葫芦湾金黄色的偏旁

    从葫芦湾微醺的黄昏里走出来,朋友大概想起了永和九年的那场醉,说今晚应该写点什么。其实,我已经沉醉不知归路,连汉字也...

  • 米希雅|永和九年九月九日那场醉 -

    一 谁把王羲之的那张纸,摁在了文明喧嚣的深处。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

  • 那场醉(4)

    柜台里边儿手上有着纹身的服务员小姐忙忙碌碌,玻璃窗外的长街车水马龙,杂碎们呼朋引伴…… 鬼魅般的烟气缭绕,在,我的...

  • 那场醉(2)

    你知道吗?那似醉非醉的感觉,可以称之为快感,那是一种掌控的兴奋——再喝下去,就一发不可收拾,一定会醉倒;要是就此打...

  • 那场醉(1)

    那个晚上,我清楚地记得那个恍惚的夜晚。 二零一八年六月八号,我第二次参加高考结束的那天,意料之中的,有一场晚宴。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日更第11天@永和九年的那场醉(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ukm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