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勤王:平子带之乱

作者: 已阅君 | 来源:发表于2024-03-12 07:14 被阅读0次

-春秋战国故事097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周襄王出了王城,虽然往郑国而去,但心中忐忑,担心郑国不愿接纳自己。不知不觉到了氾地(郑地名,今河南襄城县南),这里到处都生长着竹子,却没有可供住宿的旅馆,襄王询问当地百姓,才知道已经进入了郑国境内,便下令停车,借宿在一个姓封的农民家中。

封氏问:“您做什么官?”

襄王说:“我是周天子。因为国中有危难,到这里暂避一避。”

封氏大吃一惊,磕头谢罪说:“我家二郎,昨天夜里梦见红太阳照在草堂上。果然有贵人降临。”立刻喊二郎杀鸡做饭。

襄王问:“二郎是谁?”

封氏答:“是我继母生下的弟弟。和我一起住在这里,同吃同耕,给继母养老。”

襄王感慨地说:“你们农家兄弟如此和睦,我贵为天子,反而被继母弟弟所害,我远不如你这农民啊!”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大夫左鄢父劝说道:“周公是大圣人,尚且遭受管叔、蔡叔的骨肉之变。您就不必再伤心了,应该赶快告诉诸侯您处于危难之中,诸侯一定不会坐视不管。”襄王于是亲笔写下书信,派人分别通知齐、宋、陈、郑、卫等国。书信的内容是:

寡人无德,得罪了母亲宠爱的弟弟子带,现远居郑国氾地。请知悉。

简师父上奏说:“如今诸侯中有志向称霸的,只有秦国和晋国。秦国有蹇叔、百里奚、公孙枝等贤臣执政,晋国有赵衰、狐偃、胥臣等贤臣执政,一定能劝说他们的国君出兵来救助您,其他国家就不用指望了。”襄王便派简师父去通知晋国,派左鄢父去通知秦国。

郑文公听说襄王住在氾地,笑着说:“天子今天才知道翟国不如郑国呀。”当天便派遣工匠去氾地建筑屋舍,还亲自前往问候起居,视察器具,所有供应物品都应有尽有,制作精良,不敢怠慢。

襄王见到郑文公时,面有惭色。鲁、宋等国也派遣使者前来问安,各自都有礼物馈赠。只有卫文公不来。鲁国大夫臧孙辰,世称臧文仲,得知后感叹道:“卫侯将要死了!诸侯尊崇周王,犹如树有根,水有源。树无根必枯死,水无源必衰竭,怎么能不死呢?”这时是襄王十八年冬十月。到了第二年春天,卫文公果然去世,世子郑即位,称为卫成公,应验了臧文仲的话。

简师父奉周王之命去向晋国求助。晋文公和狐偃商量,狐偃说:“当年齐桓公能会合诸侯,靠的是尊崇周王。晋国多次变换国君,百姓已习以为常,不知道还有君臣大义。您为什么不带兵护送周王回国,讨伐太叔之罪,使民众知道国君是不能随意背叛的呢?继承先祖文侯辅助周王的功勋,光大武公建立晋国的事业,都在此一举。如果晋国不帮助周王回去,秦国必然会做这个事,那么称霸诸侯的功业就全属于秦国的了。”

文公让太史郭偃为此占卜吉凶。郭偃说:“大吉!这是黄帝阪泉之战,大胜炎帝的吉兆。”

文公说:“我如何敢当!”

郭偃答道:“周王室虽然衰微,但天命没有改变。现在的周王,就是古时候的帝君,他一定能战胜叔带。”

文公说:“再为我卜筮算卦。”

郭偃得到了《乾》下《离》上的《大有》卦,将第三爻的阳爻变为阴爻后,《大有》就变为《兑》下《离》上的《睽》卦。郭偃解读道:“《大有》九三爻说的是:‘公用享于天子。’可以理解为,战斗得胜,则周王享有其位,真是没有比这更吉利的了!《乾》代表天,《离》代表日,日在天空,这是光明的象征。下面的《乾》变为《兑》之后,《兑》代表水泽,水泽在下,映照《离》日,这是天子的恩德之光照耀晋国,还有什么疑问吗?”

文公欣喜万分,于是检阅兵马,分为左右两军,派赵衰率领左军,魏犨为副将;狐偃率领右军,颠颉为副将。文公带领栾枝等人左右接应。大军将要出发时,黄河东面的守臣报告:“秦伯亲自统领大军救助周王,已到黄河边上,马上就要渡过黄河了。”

狐偃进言说:“秦君有意救助周王,之所以军队在黄河上有所停顿滞留,是因为东面的道路并不通畅。草中的戎族、丽土的狄族,都占据着车马必经之路,秦国从未与他们通好,担心路途不顺,所以有所顾虑,不敢轻易向前进发。您应当向这两个部族赠送厚礼,告知借道以救助周王的用意,他们一定会乐意放行。另外派人拜谢秦君,告知晋国军队已经出发,秦军便会退回了。”文公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一方面派狐偃的儿子狐射姑向戎族、狄族赠送金帛之类的礼物,另一方面派胥臣去黄河边上辞谢秦国。

胥臣奉文公之命,拜见了秦穆公,说道:“天子受辱,流落在外,既是秦君的忧虑,也是我们国君的忧虑。我们国君已经集结兵马,动身出发,愿意代您去完成这件事,有成功的把握,所以不敢烦劳秦国大军远道跋涉。”

穆公说:“我恐怕晋君刚刚即位,未能调集军队,所以带兵奔走,来到这里,以救助天子于危难中。既然晋君迅速行动,大义勤王,我当静候佳音。”

蹇叔、百里奚都说:“晋军打算独占带兵勤王的功劳,使诸侯敬服,担心主公分走了他的功业,所以派人来劝说我军不要前进。不如我们乘势而下,和他们共同迎接天子回国,岂不更好?”

穆公说:“我并非不知道勤王能带来功劳和美名,但东边的道路不通,恐怕戎族、狄族阻碍行军。晋君刚刚当政,没有立下大功,就无法安邦定国,不如就把勤王的功劳让给他吧。”于是派遣公子絷跟随左鄢父到了氾地,代表秦国慰问周襄王,穆公班师回国。

胥臣向文公报告,秦君已经退兵回去,晋军便进发到阳樊(周地名,今河南济源市东南)并在此驻扎。当地守臣苍葛到郊外慰劳晋军。

文公兵分两路,派右军将军狐偃等人包围温地,左军将军赵衰等人到氾地迎接周襄王回国。襄王在夏四月丁巳日又回到王城,周公、召公将他迎接到朝中。温地百姓听说周王复位,自发聚集起来攻打叛乱的颓叔、桃子,把他们两人杀了,大开城门放晋军进去。

太叔惊慌失措,急忙带着隗后登车,想要夺门而出,逃往翟国。守门的士兵紧闭大门,不准他出去。太叔持剑砍倒数人,魏犨追过来大喝道:“逆贼,你还想往哪里去?”

太叔哀求说:“你放我出城,以后我一定重重报答。”

魏犨说:“你问天子吧,他肯放你的话,我就做这个人情。”

太叔恼怒不已,举剑刺过来,魏犨眼疾手快,跳到他的车上,将他一刀斩死。士兵们把隗氏也活捉了押送过来。魏犨说:“这个淫妇,留下她有什么用!”下令让士兵将她乱箭射死。

魏犨带着两具尸首向狐偃报告,狐偃说:“你为什么不把他们押送给天子,定罪之后再杀呢?”

魏犨说:“天子假手晋国来做这件事,是不想担杀弟的恶名。不如这样痛快地杀了更好!”狐偃叹息不已,便将两具尸首埋葬在神农涧(今温县)的旁边,一面安抚温地百姓,一面派人到阳樊去报捷。


本故事基于冯梦龙编,黄钧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东周列国志》进行编写,原创作品,持续推出。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侵权必删。

《东周列国志》编著过程中参考《左传》《国语》《史记》等二十多种典籍,是较严肃的历史通俗演义。欢迎历史文献爱好者、研究者踊跃留言,进行评析。

争位争妻:周王子带之乱

王室的秘密:襄王、子带与隗后

寒食节的哀思:介子推守志不受禄

秦晋之好:晋文公家和国安

火灾与阴谋:晋文公初掌政权平乱记

渡过黄河:重耳执掌晋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晋文公勤王:平子带之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asv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