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学论第五章第二节

作者: 高丘上 | 来源:发表于2019-07-07 09:48 被阅读1次

第二节 中医不是复杂性科学

西医是医药科学,世人皆知。中医也是医药科学,亦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然而它们在理论体系上,在疾病诊断和医疗技术上都截然不同,尤其是对生理病因的解释上差异很大。这就给人们造成了许多困惑,使得一些人产生了中、西医的科学内涵有本质区别的想法。

有人说,西医是“还原性科学”,中医是“复杂性科学”。

这种说法似乎既肯定了中、西医都是科学,又照顾到了中、西医的特点,从而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它歪曲了中医的科学属性。

首先,这种说法是由于他们科学概念不清。大家知道,科学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属性和本质的认知。由于事物都有各自的属性和本质,因此,科学多样性的意义,仅仅在于事物的多样性,也就是说,事物不同,科学内容不同。但同一种事物,科学内涵不会出现不同的性质,只不过内涵有深有浅而已。

中、西医都是医药学,它们对人体同一器官的结构或功能的论述应该是一样的,可以有深浅之分,绝无性质之别。这是因为人的生理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客观存在,并不随人的主观意愿而改变。所以无论在中医那里,还是在西医那里,都不会出现另一个性质不同的人的生理。

当然,由于中、西方文化不同(文化属于技术范畴),可以导致人们的医学理念不同,便有了切入点的不同,侧重面的不同,方法论的不同,从而创造出不同风格的医术。

然而医药科学不同于医疗技术。它只能在探索中发现,不能在创造中产生。因此,医药科学不会因为中、西方文化不同,而分属“复杂性”和“还原性”两种内涵性质不同的科学。

由此看来,将医学分类为“复杂性科学”和“还原性科学”,是与科学的内涵不相融的。

大家知道,科学可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又可分成许多学科,这是由于事物类别不同,可以分属不同类型的科学。当然,就同一种事物来说,由于人们对其认知的程度不同,科学表现出不同的知识形态,如有科学知识单元和科学知识体系之分,功能科学知识架构和结构科学知识架构之分。

以上这些科学分类虽然是从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标准,然而它们都维系了科学的认知内涵。可是将医学分为“复杂性科学”和“还原性科学”其结果就不同了。

我们可按照他们的说法作如下分析,所谓“还原性科学”,是说西医科学具有还原的属性,其医药科学知识能够重现,容易被人们认识和理解。所谓“复杂性科学”,是说中医科学具有复杂的属性,其医药科学知识高深莫测,“模糊”而多变,“混浊”而难以触摸。

西医相对中医来说,其医药科学知识不具备复杂性,应该是简单的,清晰而明了,触摸的到。中医相对西医来说,其医药科学知识不具备还原性,无法或难以被认识和理解。如此一来,复杂性就背离了科学的认知内涵。

因为科学是人类的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没有认知,就没有科学。科学概念本身已经包含了认识和理解,无法辨别的“模糊性”和“混浊性”既不是科学的特征,又违背科学的认知属性。所以“复杂性科学”这个概念,不是科学的正概念(肯定概念),而是科学的负概念(否定概念)。

实际上,有人提出“复杂性科学”这个概念,目的是强调复杂性是中医学的特征。

其一、中医运用“元气论”来说明生命现象;用五行附会人的内脏器官、五官、五体、五志,附会病变反映的五声五色,附会药性的五味,并与五方、五季、五气、五化、天体星宿相附会;

用阴阳说明人体组织器官之间的关系,部位属性和功能区别,以论述人体构造和生理结构;用阴阳失调说明人的病因,用阴阳消长解释临床表现,阐述“温证”与“寒证”,“阴证”与“阳证”随病患的发展而转化。

大家知道,“元气论”和“阴阳五行”说是我国古代的哲学理论,并非医药科学知识。所以,中医用“元气论”和“阴阳五行说”等哲学理论,论述人的生理病因产生的复杂性,不是科学的复杂性。

其二、如中医学在对病因的论述中,那许许多多的“风”与“火”,有点神秘色彩的“邪气”,“阴毒”、“阳毒”,以及“阴”和“阳”的“虚”与“盛”等病理及致病因素,它们既无法探测,又做不到定量分析,只能由患者的证候进行定性分析。

又如中医学在关于人的生理论述中,认为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却不是血管,具有针感却不同于神经,有着管状形态却在解剖中见不到它。

大家知道,中医学这些病因说,以及生理中的经络理论,仍然处于假说阶段,并未上升到科学。因此,中医假说的复杂性,不是科学的复杂性。

再者,中医开创的把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相结合的一致性,经络的经内联系和经间影响的关联性,人体各器官的功能协调和制约的统一性,以及个性化施医中的总体把握,构成了中医对人的生理认识的整体观念,对防病治病认识的调理与治疗相结合的健体固本观念,中医这种贴近自然、整体联系、调理固本的医学理念和方法论,的确与西医的单一治疗形成了鲜明对照,在某种意义上,显示了中医的复杂性。然而我们不能把这种医学理念和方法论的复杂性,当作科学的复杂性。

实质上,中医药科学知识并非是复杂的“模糊”和“混浊”,同样具备认知的科学属性,是可以还原的。

例如经络理论论述的某一病症的体征症候循行分布规律,针感的传导与放射现象,无论是对于古人还是现代人,无论是对于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可以重现。

又如中医用以诊断病症的脉理,中药的“四气五味”药性等,不是都可以“还原”重现吗?只要我们仔细想一想,中医学里的所有医药科学知识,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是可以“还原”重现的。

所以我们不能把中医用哲理解说医理的复杂性,假说推理的复杂性,以及医学理念和方法论的复杂性,当作科学的复杂性。从而认为中医有着性质不同于西医的科学内涵,把西医叫做“还原性科学”,而把中医叫做“复杂性科学”。

相关文章

  • 中医科学论第五章第二节

    第二节 中医不是复杂性科学 西医是医药科学,世人皆知。中医也是医药科学,亦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然而它们在理论体系上,...

  • 中医科学论第五章第一节

    第五章 中医不是伪科学,也不是复杂性科学,更不是“玄学” 我们了解了中医的基本特征,了解了中医学的医药科学知识与哲...

  • 中医科学论第一章第二节

    第二节 废除中医思潮的由来 鉴于中医目前的衰落状态,一些人把中医歪曲成愚昧的产物,甚至认为中医是伪科学,要求中医退...

  • 腰痛的中医辨证论治------------中医内科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 > 郭汝宝 > 文章列表 转载 腰痛的中医辨证论治------------中医内科学 郭汝宝...

  • 认识过程的规律

      金观涛华国凡著,《控制论和科学方法论》读书笔记44 第五章 黑箱认识论 5.2 认识论模型 2、认识过程...

  • 中医科学论第七章第二节

    第二节 从哲理走向医理 “元气论”和“阴阳五行说”是我国古代哲学理论。同其他哲学理论一样,它们是社会学和自然学的结...

  • 医学和医学和科学---之《中国医生》

    中医不科学,中医没有传染病科,中医在汉朝有“医圣张仲景”对抗瘟疫并写出了《伤寒杂病论》,瘟疫是传染病吗? 我们的祖...

  • 2022-02-10《校长如何调适外部环境》(5—2)

    第五章 学校危机管理 第二节 学校危机管理的概念 一、学校危机管理的概念 危机管理是指通过科学预测与决...

  • 思考中国哲学与中医(总结篇)

    思考哲学,儒道和释,以及中医。中医从《黄帝内经》发展到《伤寒杂病论》是从“形而上”的道转向“形而下”的实用科学,是...

  • 中医科学论第四章第二节

    第二节 阴阳五行说为中医提供认识的方法论 大家知道,中医学形成于先秦到西汉时期,当时科技水平有限,人们关于生理病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医科学论第五章第二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atb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