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效力最好的闹钟,一定是春风了。它只“呼”地轻轻一哼,世界就醒了。天上的云朵一团团地散开,像一只只在蓝色大地上奔跑的兔子似的。地上的草木一棵棵伸直了腰,惊得趴在它们身上的露珠一粒粒地滚下来。沉寂了秋冬两季的花朵,迫不及待地展露出甜美艳丽的芳容,它们红中带粉,粉中含白,白中夹黄,黄中有紫,招引得重色轻绿的蜜蜂、蝴蝶围着上头啧啧叫。
在福建三明沙县老家,有一种叫作“艾草”的草,它们茎秆挺直,枝叶紧凑,就像一棵棵缩小版的雪松,从容优雅地伫立大地上。此时,它们只把身上去年旧的绿轻轻抖去,伸出细细嫩嫩枝芽,你是不要巴望它会横出一粒花骨朵来的,接天连日的枝芽上面除了新绿还是新绿,一抹接一抹地铺展开来,不招蜂,不引蝶。飞累的麻雀也只是在无枝可攀的时候,无奈地落在上边,稍一有了点体力,便唧唧叫着迅速飞走,好像为方才的选择而后悔似的。
但艾草青翠欲滴的模样会招来猪、牛、羊和蚊子这些贪嘴的动物。它们脏兮兮的样子,让素爱整洁的艾草心生厌恶,一挨近,它便发出抵抗的味道,让它们失去进攻的勇气。
蜜蜂、蝴蝶、雀鸟、猪、牛、羊、蚊子它们当然不知道,艾草不是为它们而生的,艾草是为清明这个庄重的节气而生的。
清明节的一大早,我们便会拿起镰刀,背上竹篮,穿过氤氲的晨雾,朝艾草走去,直到满意的位置上才停下来。然后蹲下身子,叉开左手,揪住嫩嫩的艾草的顶端叶子,再收拢时,拳心已经被细嫩的艾草填满了,软绒绒的感觉,像春风拂过心儿似的,酥酥融融的。无数声“嚓,嚓”响后,竹篮子满起来了,再看那一席艾草,像被剪了发,薄了一层。
采来的艾叶交给妈妈,她把混入的杂草等拣去,再给艾叶洗个澡,才放进锅里的滚水煮,艾叶在锅里翻来覆去,像一个绿色的舞者,用婀娜的姿态,述说生命最后的精彩。此时,雪白的碱像雪花一样的飘入水中,或许它有镇痛作用,能减轻艾叶的痛苦吧,艾叶们很快就静下来了。
不久,妈妈将锅中热的艾叶取出,放入冷水中浸泡二至三遍,冷热交替的过程如同铸剑淬火一般的原理。慢慢地,滗出来的水清了,可艾叶本色仍是不变的。然后,一双有力的手使劲拧它们,把隐藏在里头的水份挤干,再放入石臼中捣烂。但这还不够,它们还要被撕成细细的小块。
锅里那些绿油油的残水早已被舀干,取而代之的是热腾腾的茶油,切细的生姜沫在灶头上等待接受火热的考验。随着白烟在“唦”声的伴奏下升腾起来,细细小块的艾叶,也和少许盐花一起下锅,铁勺不停地翻动它们。片刻,艾草的香味将整个厨房塞得满满当当的。
这般的操作是因为,艾草身上冬天的寒气还未退去,生姜和茶油可以驱走艾草里的寒气,同时也增加了营养和香味。
门廊上,亦是一派热火朝天,爸爸和临家的几个男人围在石臼边上。此时天气里的和煦已经被轻微的狠辣取代,出了大力的男人们,有的脱去了上衣,那藏了一冬的肌肤,白的和大米一样耀眼。
舂棰在爸爸他们手中上下翻飞,划出的弧形异常有序漂亮。石臼里的糯米被捶打得黏成一团,名字也被改叫为“糍粑”了,但这还是不够合格的,历经煮炒的艾叶,便被掺了进去,舂棰继续在它们身上“咚咚”捶打。待其中一位最年长者喊:“停!”舂棰才会停下来。这位最年长者并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相信的是自己的手,他伸出指头,压压雪白的糍粑,当手指得到弹力的回应时,他才会露出满意的笑容。
艾叶糍粑诞生了。
一碗猪油炒芝麻加红糖的糖水在一旁候着。从石臼翻起的艾叶糍粑,被掐分成鹅蛋大小,蘸上香甜的糖水,就等着送入口中了,艾草、芝麻、猪油的芳香杂糅在一起,散发出摄人心魄的诱惑。此时,上下两排牙齿已经成为一种障碍,性急的人,把头昂得高高的,然后平平耷下,脸和天空成平行,甜滑香绵的艾叶糍粑,直接溜进胃里。
也有人家做的是艾叶米粿,这就要把糯米改为粳米,蒸熟后和做糍粑一样,放入石臼舂棰成米粿,翻起来撕成拳头大小的块状,再次放入大饭甑里蒸。蒸熟后又放入石臼舂棰第二遍,中途放入煮炒好的艾叶一并舂棰均匀,艾叶米粿就做成了。艾叶米粿的优点是可以捏薄摊开,然后像包子一样,根据喜好包入笋干、萝卜干、香干和香菇肉丝等馅料。
咬一口艾叶糍粑和艾叶米粿,它们的韧劲儿和淡淡的青草香气撞击交织在一起,好似春天的味道。
艾叶糍粑和艾叶米粿里春天的味道,作为供品,同时也呈给先人们“品尝”,这个清寂哀伤的清明节增添了些许暖意。
现今,我生活的福州城里,美食遍地。但每到清明节前,我还是特别挂念老家艾叶糍粑和艾叶米粿里春天的味道,它会一直在我的心头萦绕升腾,爸爸妈妈往昔制作艾叶糍粑和艾叶米粿的样子随之浮现在眼前。清明节,我怎么也可以不回老家呢!
清明节里的春天味道 清明节里的春天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