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两天晨读《资治通鉴》 ,研究淮南王刘安的生平事迹,作为晨读笔记的副产品,即兴写下此文。
豆腐是生熟皆可、食材百搭、养生益寿的美食佳品。豆腐是中国的一项古老发明,它就象中国的茶叶、瓷器、丝绸一样享誉世界。关于豆腐的发明故事,有好多版本。
先来看一个民间传说。
说是古代有一家人,婆婆非常吝啬,对待媳妇很苛刻,连豆浆都不舍得让她喝。有一天婆婆出远门,她前脚一走,媳妇便赶紧开始磨黄豆,煮豆浆,就在豆浆刚煮熟的时候,院子里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媳妇以为是婆婆回来了,赶紧端起刚烧好的豆浆,倒进了旁边的罐子里。开门一看原来是丈夫回来了,媳妇便准备和丈夫一起喝豆浆,谁知打开盖子一看,豆浆竟然凝固成雪白如脂的东西。原来这个罐子,以前是用来装咸菜的,里面残留了盐卤,刚煮熟的豆浆倒进去,遇到盐卤就凝固了。俩人试着尝了一下,发现居然是可口美味,为了纪念媳妇的发明,于是丈夫就将其取名为豆腐(妇)。

其实,按照正统史料记载,也就是所谓“官方”说法,豆腐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安所发明的。元代吴瑞在《日本用草》一书写道:“豆腐之法,始于汉淮王刘安”,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到:"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宋代大思想家朱熹在《素食诗》中写道:“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 诗末标注:“世传豆腐本为淮南王术。”
刘安好道学,欲求长生不老之术,不惜重金广招方术之士,其中较为出名的有苏非、李尚、田由、雷波、伍波、晋昌、毛被、左昊八人,号称“八公”。刘安与八公相伴,登北山而造炉,炼仙丹以求寿,北山从此更名“八公山”。
当时淮南一带盛产优质大豆,这里的山民自古就有用八公山上珍珠泉水磨出的豆浆作为饮料的习惯,豆浆也自然是刘安所爱。汉乐府歌辞《淮南王篇》这样写到:“淮南王,自言尊,百尺高楼与天连,后园凿井银作床,金瓶银绠汲寒浆。” 所谓“寒浆”,即豆浆。
一天,刘安端着一碗豆浆,在炉旁看炼丹出神,竟忘了手中端着的豆浆碗,手一撒,豆浆泼到了炉旁供炼丹的一小块石膏上。不多时,那块石膏不见了,液体的豆浆却变成了一摊白生生、嫩嘟嘟的东西。有人大胆地尝了尝,觉得很是美味可口。刘安与方士们又进一步反复试验,终于使豆乳凝固到一块,“豆腐”从此诞生了。
现代出土的汉墓遗址,在墓中的墙壁上,就发现有制作豆腐的石刻,说明在汉代的时候,确实已经有了豆腐。
1961年,河南密县打虎亭村发掘了两座汉墓,其中一号墓的画像石上有“庖厨图”,图中就有做豆腐的画面。经有关专家认定,此图为一豆腐作坊,表现的是制作豆腐的主要工艺流程:浸豆、磨豆、滤浆、点浆、榨水等工艺过程,与今天的民间做法极为相似,所缺的只是一个煮浆的画面。
1965年,在安徽寿县茶庵乡瓦房村汉墓中出土一灰陶水磨,现收藏在寿县城博物馆。该磨与现代八公山下豆腐坊用的水磨形状基本相同。从出土的文物来看,豆腐发明于汉代的时间、地点是可以确信无疑的了。
刘安发明豆腐后,八公山周围的村镇都开始做豆腐,不但自己吃还卖给慕名来的外地人,成了名副其实的“豆腐之乡”。豆腐红遍全国,走向世界。说起这段历史,唐代大和尚鉴真不得不提。天宝12年(公元754年),鉴真东渡日本,把制作豆腐的方法带到那里。据说,现在日本有的豆腐包装袋上还有“唐传豆腐干黄檗山御前淮南堂制”的字样。

到了唐宋时期,豆腐工艺以及烹饪技法已经丰富多彩了。安徽的八公山豆腐、湖北的黄州豆腐、福建的上杭豆腐、河北正定府的豆腐脑、广西桂林腐竹、浙江绍兴腐乳等都是古代有名的豆腐制品。
宋明以后,豆腐文化更加广为流传,许多文人名士也走进传播者的行列。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善食豆腐,在其任杭州知府期间,曾亲自动手制作东坡豆腐。南宋人林洪在其所撰写的《山家清供》中记载了两款豆腐菜肴 " 雪霞羹 " 和 " 东坡豆腐 ",前者谓:" 采芙蓉花,去心、蒂,汤焯之,同豆腐煮。红白交错,恍如雪霁之霞,名‘雪霞羹’。
豆腐发展至今,已具备了品种齐全、花样繁多、风味独特、制作工艺简单、食用方便的特点。豆腐的吃法有很多,煎、炒、蒸、烧、煮皆宜。人们总是变换着花样,做出各种不同口味的豆腐,让人百吃不厌。
豆腐的发明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五谷杂粮稻黍稷麦菽,豆子排在最后是有道理的,豆子极难消化吸收,所以民间有俗语“吃豆攒屁”,豆子吃多了屁一定很臭。可豆腐就不一样,豆腐又好吃又好消化,在物质匮乏的时代算是上佳食品。
我们知道,大豆含蛋白质很高(平均为35%),素有“植物肉”之称。脂肪平均值高达16%。因此,我国很多地区都把大豆当作最好的营养食品。而中国本身牛羊奶产量不多,古代婴儿代乳品大都用豆奶。实际上,豆奶比牛奶更易于中国人的肠胃吸收。过去种豆的田地习惯于用草木灰施肥,也保持了一种钙钾平衡,有利于人们的营养健康。
因此,不难想象豆腐在中华民族繁衍中的重要作用,豆腐的发明绝不亚于四大发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