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儒释道传统文化国学与传统文化
读庄漫笔——逍遥游(二七)

读庄漫笔——逍遥游(二七)

作者: 悟庄 | 来源:发表于2019-06-29 05:08 被阅读1次

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窅然丧其天下焉。

这段承接前面尧让天下,先是用一个故事来做引子。

有一个宋国人,靠着出售“章甫”这种帽子谋生。他到南方的越地去做生意,结果那个地方的人是“断发文身”,根本就没有戴帽子的习惯。因此,他的帽子成了无用之物。

“章甫”是儒生的礼帽,所以有注家认为庄子是用它代指礼制。越人本来生活得无拘无束,惬意自在,不需要用礼法去规束。这个故事显然是在强调无为之治。后面引出尧去见姑射四子,这四人都是逍遥无为的神人,他们令尧“丧其天下”,说明神人可以感化尧,使其忘功、忘名,甚至于忘己。

之前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接受,我们也提到憨山大师的注解中,说尧未忘名,许由未忘己。这一回尧见到了四位神人,没有听他们说什么,就顿时忘掉了天下。说明神人是真的能无为,善于行不言之教。不言之教不是不说,而是感应道交,圣人不会对众生有道德说教,他是用观机逗教的办法,循循诱导。孔子在教学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让学生困而知学,鼓励他们勤于思考。释迦佛也是如此,在佛经的开端我们看到,佛陀的弟子出来向佛请法,然后才有殊胜的一会。

为什么圣人能够教化无量的众生,圣帝明王可以无为而天下大治?要诀就在“无己”。如果人能完全放下自己的身见,空掉自己的知见,使心虚而无物,他的心量可以容载宇宙万有。这样的人就像天地,对万物一视同仁,没有差等与执着的成全万物。所谓的无为,就是留给万物自在的空间,不以自己的意志加诸于人。宋人的帽子在越地卖不出去,正是因为他凭己意去度量他人,以为别人也会同自己一样需要这顶帽子。这种思维习惯是要不得的,因为有己就有私,如果为政者不能忘功、忘名,全是由私欲做主,那么就必然得到的是天下“愈治愈乱”的结果。

对此段文字的另一种解读认为,尧往见四子指的是他复归于自己的本觉天真,悟到了自性当中“本来无一物”,因而顿时将功与名忘却。人生存在的价值绝不仅只在于“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之上,如何避免生命的真实与美好失落,这才是吾人现前直至尽未来际应当计较一番的大事。

相关文章

  • 读庄漫笔——逍遥游(二七)

    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窅然丧其天下焉...

  • 读庄漫笔——齐物论(二七)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接下来这...

  • 读庄漫笔——逍遥游(十三)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

  • 读庄漫笔——逍遥游(十五)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我们前面讲了四种人,...

  • 读庄漫笔——逍遥游(二一)

    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 听了尧至诚恳切的一番话,许...

  • 读庄漫笔——逍遥游(二三)

    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反。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接下来庄...

  • 读庄漫笔——逍遥游(二二)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接着许...

  • 读庄漫笔——逍遥游(二十)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

  • 读庄漫笔——逍遥游(三)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庄子用浪漫的笔触创造了鲲鹏这两种巨大的生物,这是他对大道以及生命...

  • 读庄漫笔——逍遥游(一)

    北冥有鱼 文章开篇这四个字,即涵藏了宇宙万物,把人类所有的宗教、哲学要找寻的“第一性”给说出来了。这个“第一性”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庄漫笔——逍遥游(二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clu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