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叔曰:“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女也。
听了肩吾的话以后,连叔表达了他的意见:
盲人无法欣赏世间形形色色的美好,聋子没有办法听闻钟鸣鼓乐。这句话也可以解释成,不该把“文章”“钟鼓”拿去给聋盲之人欣赏。接着说,不仅仅人的感官有聋盲喑哑,人的心智也会“失明”、“失聪”。连叔说,这话说的正是你肩吾。
连叔将肩吾先是贬损了一顿,说他见识短浅,没法了解知见所不及的事物。老子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我们的根性、心量,同肩吾比起来其实也是只低不高,人常会被我执我见所障缚,尤其是能力很大、本事很强之人,总会目空于一切,难以心悦诚服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愚痴的人嫉妒心、悭贪心很强,也更加刚强难化。这些都是世间烦恼众生相,是我们平时最常见到的。
只有一种人,能够非常容易地接受并深信圣贤及佛陀的教育,而且得到极大的受用。这就是老实、听话的人,最主要的是肯真干的人,这样的人在今天最为难得,他们是众生最好的榜样。
人身难得,正法难闻,今天我们既有暇满人身,又生于中国,学习到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我们理当珍惜这一世的机缘。知道容易,但做到甚难。所以老子讲:“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即便已经具备了信,能够对无上甚深的妙法的真实义有所“解”,如果不去“行”,没有最后的“证”,总归是说食数宝,都是戏论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