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上一章:峰回路转
推荐作品:在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
赤家自有赤家的办法,在近千年的历程当中,他们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找寻方法。在外人看来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对他们而言却是游刃有余。他们是一群锲而不舍的人,是一个坚实的团队。
换句话说,赤家就是一个为了祖先荣誉而奋斗的组织。在这个组织的内部分工明确,有着复杂而庞大的运作体系。否则,哪能建立如此的功勋呢?
五年前赤钰得到消息,广东汕尾有一个贺姓宗族,很可能与贺兰一系有关。于是他便前往查证。
在广东汕尾的捷胜镇,赤钰找到了这个贺姓宗族。一个老者对他说:“我们原先确实是姓贺兰,是在清朝初年从云南那边过来的,还有一本族谱可以证明。后来因为有一代人入赘到了贺家,后来也就干脆改为贺姓了。”
赤钰急问那本族谱的事情。老者说:“那本族谱现在新加坡,在一个叫贺家琮的富豪手里。不过你来的正巧,过几天贺家琮就要带着这本族谱,回来祭祖了。听说他还要为一个什么项目捐款。”
果然,贺家琮从新加坡回来了。不过赤钰等了半个多月才见到他,原因是贺家琮又要准备祭祖大典;又要会见市里的、镇上的相关领导;又要洽谈捐款项目;又要与族中老人商议盖宗祠之事;他还要建一所小学……实在是太忙。
等到赤钰见到他并述说了来由之后,贺家琮却并不太信任他。直到赤钰讲述起几件族谱中所记载的事情,并用西夏文写出“赫与天连”几字之后,贺家琮才对他肃然起敬。
《贺兰族谱》的真本由于年代久远,很容易受损,所以这次贺家琮带来的是一个制作精良的仿制品。尽管如此,当赤钰翻开书页,看到先祖叱干雅鲁的亲笔题字时,已然控制不住,泪流满面了。
《贺兰族谱》记载:清康熙十二年,吴三桂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周王。并联合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及广西将军孙延龄、陕西提督王辅臣等发布檄文,起兵反清。
贺宝昌身为副将,又是关宁铁骑出身,遂率部随大将高得捷为先锋出战。贺兰承宗虽为贺宝昌幕僚,但因腿疾行动不便,于是命长子贺兰勇随军。高得捷所部都是精兵,加之本人骁勇善战,是吴三桂的一支劲旅。
从贺兰勇与家中的来往书信中可以看出。吴三桂起兵之后,进展顺利,很快就控制了云南、贵州、湖南的大部分地区,进而又进军江西。
康熙十五年时,高得捷所部夺取江西重镇吉安。贺宝昌在清副将色勒故宅中获取窖金数万两,报于高得捷。
高得捷大喜,欲将这些窖金尽数赏赐军卒。怎奈被部将韩大任告知于胡国柱。窖金被胡国柱索要而去,韩大任也因此得以加官进爵,开始与高得捷分庭抗礼。高得捷深感受辱,不久便郁郁成疾,死于吉安。
高得捷死后,部属被拆散分于各处。因此便失去了往日的战斗力。贺宝昌所部也处处受排挤,终日不得安宁。
康熙十六年九月,贺宝昌在江西九江的一次小规模战斗中受重伤,四日后卒于军中。贺兰勇扶灵柩返云南报丧。
康熙十七年八月,传来已称帝的吴三桂,因病在衡州驾崩的消息。
贺兰承宗分析,吴三桂死后,已无人可以驾驭那些领兵大将,他们必会被清廷各个击破。于是打算携全家回四川,投奔叱干山寨。后因染病,未能如愿。
贺兰承宗这一病,就再也没有好起来。拖沓了一年有余,深感来日无多,遂将《贺兰族谱》交于贺兰勇。并嘱咐说,吴军必败。贺兰家作为吴家的部属,清廷也一定不会放过他们。
他令贺兰勇一定要回叱干山寨。十几天后,贺兰承宗病逝。贺兰勇变卖家产,携全家北行。
这时的四川已被清廷收复,贺兰勇无法,只得向东而去。
他们先来到广西的玉林,一年后又到了广东的肇庆。本打算在此地安居,待局势稳定以后,再做打算。这时却传来了昆明被清军攻克的消息。
贺兰勇害怕清廷报复,惶惶不可终日。后又打听到曾为当年吴三桂盟友的台湾郑氏,还在与清廷对抗。于是便打算渡海去台湾。
行至广东惠州,母亲郭氏积劳成疾,染病去世。一家人等也借机反对渡海远行。贺兰勇行使家长权利,并陈述利害,最终一家人等勉强同意。
谁知再往前行之时,却被本地乡民告知:切莫前行,否则有性命之虞。
由于台湾郑氏割据海外,长期与清廷对抗。清廷为了遏制台湾,不让其得到大陆的物资补充。于是在康熙年间下“禁海令”,强制直隶、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六省沿海居民搬迁至内地,范围是濒海三十到三百里不等。
据当时的记载,限期三天迁徙完毕,有敢不搬的,杀无赦,有敢越界的,也杀无赦。沿海百姓根本来不及准备,一时间弃家丧产,流离失所。清军还将房屋、树木、庄稼,以至于水师的舰船全部烧毁。并且筑造墩、台,设置军兵把守,以防止百姓出海谋生。
迁界禁海,虽然使台湾方面受到了巨大的经济打击,但与此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大陆的沿海经济。靠大海谋生的广大沿海居民,养生无计、背井离乡。因迁移渐死者,十之八九。当时的情况是,整个中国沿海,成为了一个无人区。
得知这个消息后,贺兰勇哪里还敢再前进一步。加之家人的反对,他也只好就地安家,再做打算了。贺兰勇并不知道叱干山寨位于何处,也不认识叱干家族的人。他也曾经派人去四川寻找过,但始终没有结果。
从此,贺兰家族的这一支系,就在广东汕尾地区生息繁衍,再也没有去过别的地方了。
赤钰看到这里,提出了一个疑问:“这么说来《贺兰族谱》又是如何流落海外的呢?”
贺家琮答道:“迁界禁海进行了有二十余年,到台湾郑氏归降之后,就不那么严格了。尤其是到了鸦片战争以后,洋人们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他们在南洋的统治需要很多的劳动力,所以就有很多人出海讨生活了。
虽然这个家族的大部分人还在这里,但由于各种原因,还是有一些人离开了。几百年来,《贺兰族谱》只传长子,这些离开的人当中,就有一个是《贺兰族谱》的传人。他就是我的曾祖父——贺玉昆。”
清光绪八年二月初九,这是贺玉昆永远铭记的一个日子。就在这一天,他被迫离开了自己的家乡,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贺玉昆有一个族叔住在邻村,是一个秀才,家有几十亩良田,生活还算殷实。因多次乡试均未能中第,又兼之年逾花甲,也就放弃了博取功名的想法。但他自持满腹经纶、怀才不遇,默默无闻地当个小地主很不甘心。他就打算重新修编《贺兰族谱》,也算是一分功德。于是他就把《贺兰族谱》请到了家中,细细研读。
每年的二月十七是贺家祭祖的日子,到时候《贺兰族谱》要在家族祠堂接受子孙祭拜。所以二月初九这一天,贺玉昆要去这位族叔家里请回《贺兰族谱》,以准备祭祀典礼。
在这位族叔家,贺玉昆被盛情款待,多喝了几杯。由于天晚,族叔要留贺玉昆住一晚。贺玉昆说路又不远,家中诸事繁杂,所以婉言谢绝。可谁知这一去,却走进了人间地狱。
目录
下一章:挣脱牢笼
推荐作品:在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