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编辑:缕缕芳香
推荐理由:本文作者介绍的十个无所事事的艺术,经过一番品读,感觉挺有趣的。正如作者所言,它们给人的无所事事的生活带来或多或少的启示。
周阅读No.3
无所事事,一般理解是闲着什么事情都不干,那不是发呆吗?这还有艺术吗?或许是这个有意思的名字,或许为了解一样不同的艺术,一个无所事事的人,在周末无所事事的时刻,看起了这本《无所事事的艺术》,一切似乎都很应景。
无聊胜有聊。或许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在有些人眼里的无聊之事,无所事事的状态,正有另一番光景。
此书的作者是法国薇若妮卡·魏纳 ,看本书之前觉着,也就是浪漫的法国人才会有此闲情雅致,会将啥事情都能玩成艺术,现在the Art of Doing Nothing也可以了。
全书除去前言和结语两部分,用十个章节,分别从是拖延、呼吸、冥想、发呆、打哈欠、打瞌睡、沐浴、品尝、倾听和等待十个方面,描述她推崇的无所事事艺术。
主要内容
1、拖延的艺术:允许自己做到一半的事情,抛到一边去。
书中写道:拖延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天性,拖延正是大自然帮助我们清除脏乱、打扫角落的一种方式。学会忙里偷闲,而且要及时。文中提出了从居家就开始练习你的拖延技巧。
外出冒险之前,请先学会在自家围墙内做个游民。放缓速度的过程会有点曲折,所以最好先准备一双耐磨的运动鞋。做游民就是允许自己做到一半的事情,抛到一边去,东摸摸西弄弄,随心而动,磨蹭够了,再出门。这样的游民还未尝试过,但是曾有一个经历,对于自己很不想干一件事,人都会找许多的莫名事情做,就是不想、逃避,但是真到了时间点前,感觉逃不掉了,也会去干,好像也没那么难熬了。想来这也是拖延的一种艺术吧。
作者提出了莫让唯利是图的活动塞满你的人生。偶尔闲晃一下,让体制认清楚:追求快乐比工作报告、僵化的行程或丰厚的报酬,都来得重要。
作者提出了拖延的秘诀,吹口哨的秘诀,“噘起嘴,尽管吹就对了。”安住这种感觉。看着书立马试了一下,忍不住笑场了。
2、呼吸的艺术:将呼吸当作一种给予,而非索取。
他觉得永远不要驱策自己去深呼吸:自主神经负责调节血液和气体之间化学物质的交换,这个机制会在内部或外界的刺激下,产生非常复杂的神经反应,而这一切,都由你的头脑掌控。因此,改变一下我们对呼吸的思维方式吧!
作者提出安住在当下的秘诀,通过用呼吸缓解痛苦,留意自己的呼吸,就像在表层意识和潜在宇宙之间走钢索一样。不妨尝试一下正念(mindfulness)这种令人神迷的修炼法,还要特别小心:安住在当下的自我觉察。
3、冥想的艺术:只为心灵上突破做准备,而非操纵它。
这里提到“开悟”一词,禅宗修行者或专家学者,把开悟境界定为一种心灵的跃升、视域上的突破。但笔者认为开悟有点像中乐透——提醒你,不是中了百万美元的特奖,而是几十美元的小奖,开悟就是这么平淡的一件事。开悟使得你的生活整个改观,换言之所谓的开悟只是让你很舒服地做个彻底平凡的人。所以冥想时出现的开悟,是不可操纵的。
作者提出冥想的秘诀:要保持身心静默的秘诀。
4、发呆的艺术:最上乘的思想,往往是意识安歇时出现的。
原来真的发呆,是让心念先沉静下来,然后回归知觉。在你的大脑思绪还没回到脑壳之前,身体最好不要有任何动作。发呆是需要一些耐性的,如找个椅子深陷期间、夜间发呆、走廊里来回荡秋千、在酒吧光喝酒不说话,原来发呆是挺不容易的。发呆让心念安静下来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它需要消磨掉你的焦虑不安。
他认为,最上乘的思想往往是在意识安歇时出现的。牛顿在苹果树下静坐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富兰克林在放风筝时发明了避雷针的原理。爱迪生不经意用手指搓揉灯芯时,突然想出了灯泡与钨丝的概念。爱因斯坦沉思宇宙之谜时,他的猫总是静静地坐在他的大腿上。因此,他建议不要立刻坐起身来,继续躺着,时间越久越好,说不定你也能为科学贡献一点心力呢,有点意思。
作者提出发呆的秘诀:海滩漫游。戴上草帽:透过巴拿马帽檐看外面的世界,感觉特别祥和。把你的身体埋进热沙里:体验一下大地的律动。穿着衬衫走入浪潮中:想象自己是一只富有异国风情的水母。舔一下嘴上的海盐:碘会提高心智的警觉度。望向无垠:让你的思想与地平线相连。这样的发呆艺术真得相当惬意。
5、打哈欠的艺术:当脑中的疲惫已经积累成滞留不去的低气压,不妨尽情的打哈欠,直到心满意足了为止。
哈欠会传染,这是我们在生活里经常遇到的现象,有人一打哈欠,周围的人有莫名打哈欠的冲动。若想克服打哈欠的欲望,就必须设法开启另一个舱口。但如果你受制于礼貌因素,无法释放这股内在的压力,还有另一项选择:将它排到地面。透过脚,可以把多余的能量导入地面。提到了中国的脚底按摩,扭动脚趾等脚底按摩的自然疗法。
作者提出打哈欠的秘诀,拓展想象力的秘诀。包括扰乱时间感,向文字挑战,坚守文盲的立场,质疑父权体制、练习慈悲观等方法。有些还是挺新奇的,有时还是可以试试。
6、打瞌睡的艺术:偷闲让意识暂时放空,往往是面对紧急事务的最佳方式。
当手上的事情太多时,不妨去打一下瞌睡,只要10分钟就够了!听起来也许会觉得有点荒唐,不过,偷闲让意识暂时空掉,往往是面对紧急事务的最佳方式。
累了就睡一会,何妨就顺从那股想要入睡的欲望吧,这不但能让你恢复有效运作的能力,还能激发清明通透的脑力,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觉醒”状态。在完全清醒时,或许你的意识可能会对“小睡片刻是件好事”感到不安。带着不安,睡不好也干不好,所以不要浪费时间去向你的“超我”解释:花10分钟进入甜睡的幽境,绝不会夺去你15分钟的名望。
作者提出打瞌睡的艺术,香甜午睡的秘诀。
7、沐浴的艺术:你的浴缸是一个巨大的珐琅贝壳,可以让你窃听宇宙里不断再过滤的水声。
作者从人体水的组成,胎儿生活的水环境,人们在水环境的生活状态,水与人紧密相连。所以沐浴时浴缸周围发出的各种水声,可以聆听宇宙的水声。甚至如他说描绘的:
全神贯注去倾听地下水系统的喃喃低语,你很快就会沉浸在至乐中,再也察觉不到眉头上正要滴下来的汗珠、空气里的水蒸气以及天花板上由蒸汽凝结成的水。你不再分辨何处是你的身体、何处是水域的交界,而更深地沉入澡盆里。不知不觉地,你开始朝着排水孔漂去。这时如果有人把塞子拉起来,你可能会毫无抗阻地随着水流出浴缸!经过20分钟的浸泡,你什么也不在乎了——你已经跟水合为一体。
或许大部分有类似的体验,所以水疗、芳香疗法、(温泉)矿泉浴疗都是一种选择,但是作者推崇的还是(脸盆)水疗的秘诀。或许这种水疗更为安全,操作方便吧。
8、品尝的艺术,细嚼慢咽的人,通常动脑多与多胃,品尝食物的滋味,乃是激活思想最愉悦的方式之一。
“吃”能滋养身体,但“品尝”美食则能充分满足我们的心灵。作者描写品尝巧克力的感觉,完美的巧克力慕斯会引诱你手中的汤匙,如同烛光引诱飞蛾一般。唯一能满足好奇心的方式,就是直接舀一匙试试看。在宛如黑丝绒表层的底端,有一个神秘的世界正在召唤着你。
细嚼慢咽的人通常动脑比动胃多,品尝食物的滋味乃是激活思想最愉悦的方式之一。无论是在甜品、珍稀菜肴、品酒、品茗,当你十分专注,领略者食物的滋味。大脑皮层瞬间就能吸收由500万个嗅觉及味觉细胞所提供的资料,并将其色彩、形状、温度、质感及咀嚼声结合在一起,产生非常愉悦的感觉。而舌尖是嘴里唯一能清楚记录甜味的部位。这个小小的味觉区域能够检查带有甜味的高能量食物——能加速脑部活动,而这也是为什么当人们一发现贴切的形容词,舌尖就会有甜美的感觉。
作者提出品尝的艺术是掌握不醉的秘诀。
9、倾听的艺术,懂得倾听的人,通常能掌握全局。
耳朵渴望声音的刺激,小道消息是一碟令人无法抗拒的好菜,这个跟国人爱听八卦,如出一辙。但是听觉系统是一种高度敏感的传音工具,它能识别、觉知及破解语言密码。大脑皮层的传导作用,可以在别人还没说完一句话之前,就完全了解其中的含义。其实我们自认为所听到的话,有一部分是想象力的产物,会存在差错的,所以最好学会专注的倾听。因为作者认为
你越会倾听,别人就越会寻求你的赞同。警觉一向富有强烈的磁力。当你全神贯注时,你的注意力就会像指挥家的指挥棒一样。你可以默默地把各种概念编成曲目,暗中影响交谈的结果——或是令情况更加纷乱。懂得倾听的人通常能掌控全局。
作者提出倾听的艺术,即沉默的秘诀,试着做“会吹风笛却不去吹”的绅士。不自夸,往往能避开嫉妒。不吹牛,可以让你避免成为一个讨人厌的人。不想说就什么都不说,通常是一种聪明的做法。不追求解答,将会带给你更多深思问题的时间。
10、等待的艺术,我们最大的恐惧之一,就是当全世界都在朝着目标火速前进时,你却被排除在外。
在奔赴明日的道路上,我们往往会掉进日历造成的坑洞里——也就是迫使我们徘徊在此时此刻的等候时段。所以我们必须耐心地等候通往未来的下一列班车。这可能是我们最大的恐惧之一,就是当全世界都在朝着目标火速前进时,我们却被排除在外。
对时间研究者而言,确定的是:心急水不沸,等候的时间总显得特别漫长。不同的研究显示,当人们被迫等候时,即使只等了几秒钟,感觉上都像是蜗牛爬行那么缓慢,在那段时间里,一小时就像是70分钟似的。可是当你玩得兴高采烈时,时间却像飞逝一般。实验证明,等待的时间若间隔地被一连串外来的刺激——听觉或视觉上的所打断,我们的时间感就会大大缩短。
这些感受似乎我们都有所经历的,只是情绪也能以各种方式改变我们的时间感。而作者觉得,此刻或永远不再,虽然人类的时间感不太明确,却用了许多方式将时间规范下来,发明时钟、具有时态的英语体系,似乎等候就是迈向未来的序曲。其实不然,游手好闲于现在时中,给你的未来一个值得回忆的过往。花点时间静静地守候:这么做,等于在制造属于你的纪念品。
作者提出等待的艺术是掌握观赏日落的秘诀。
一点体会
看完全书,作者提出的这十个无所事事的艺术挺有意思的。或许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对书内容的阐述有点不大适应,他提到的有些秘诀能理解,有些模模糊糊,有些有待体验无从得知,但是给我无所事事的生活还是有一点启示的。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 一句话是:
宁静的心,并不是生在荒岛或绝壁上的奇花异草,你无须漂洋过海去寻找它。“放松”其实是长在你家后院的植物——一株耐寒的小树丛。虽然我们不断地想将它连根拔起,它却从不离弃自己。
有时,无所事事也许是理智欲将它拔去,但是它却从不离弃自己,既然如此,那何不更好地享受呢?那些无所事事并不意味着消极怠惰,而是正在做一件无以名之的事。有时或许是焦虑,苦闷、慌乱、压抑、无法名状.....这些无所事事的艺术,或许会带来一丝放松和释然,重拾一份信心。
由此来理解,无所事事的状态是超脱于生命轨道之外的最奢华的享受、最不可能的美梦,似乎更容易些了。总之学会在无所事事时开悟的艺术,那一刻就舒服地做个彻底平凡的人,是此书给我的最大启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