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8
这两天,小姑娘和我都被方程弄得头痛,她不会做,郁闷;我教不会她,也郁闷。昨晚,我忍不住问她,你上课是怎么听讲的?她也很委屈,说老师还没讲。轮到我诧异了,老师都还没讲,你急着做什么题?而且还是很难的题。她也很委屈,说老师让预习。我顿时无语,老师的心是好的,我只能说,来吧,我再教你一遍。

今天做了几道方程题,效果就很好了,做的很好。我问她,是不是老师讲过了,她说是。我说,毕竟是老师讲过,这下做的就轻松了。
其实,我是不赞成在老师还没讲过之前就做题,而且还是很难的题,因为在没有掌握基础知识的时候,做题本身就是难度很大的事,尤其是拓展题,不仅会耗费大量时间,还会耗费孩子的热情,得不偿失。小姑娘还好,她有一种“磨劲”,也就是不怕难,不怕耽误时间的劲头,大概是受我的影响,不要耍小聪明,要脚踏实地,打好基础,最笨的方法往往是最聪明的方法。
今天小姑娘有点兴奋地对我说,她今天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我最崇拜的人。我说,你写的是谁。她说是我。这倒也在情理之路,我由得笑笑,“我一猜就是写我。”她有些不解,“你怎么知道?”我说,你这个年龄段的女孩子大都是崇拜父亲的啊。过了这个年龄,你们就会崇拜别的人了。她说,为什么要这样说。我也说不上道理,只是这样理解的。
给她说这个,其实也是想让她知道,她早晚要离开这个家,离开爸爸妈妈远走,要让她有个心理准备。小学的时候,我会帮她做一些类似安全平台的作业,现在不会了,我让她自己做,目的也就是让她独立自主。
今天读《老子》,有句话很受启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这个道,通常指最高级别的世间规律、规则,如果依照这个规律和规则,不妄为,不多为,有所不为,“无为”的结果会比“有为”好很多。
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这样,我们要做的,不是让孩子成为我们想要他在的结果,而是根据孩子成长的本来规律来引导、启发,其最终目的是让孩子达到自立,也就是上面所说的“自化”,这个自化,是一个个体内部达成协调,自我成长,放到孩子这里,就是他通过学习,掌握了一种平衡,调节生活和学习中各方面的平衡,达到自我成长。只要是符合这个目的的,都是应该做的,否则,就不要做了,你做的越多,也就错的越多,有害而无益,这就是无为胜有为的例子吧。

这种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来很难,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磨合,不断地反思。从这个意义上说,孩子学习的过程,也是我们家长学习的过程;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我们成长的过程,所谓的“教学相长”,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