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从水,炎声。竚,立也。久立于水与火的平衡之上,意:淡雅,淡静。
青青河畔火光增即为淡。“氵”:清汤寡水,“炎”为啖的省略:进食,体味。意为清汤寡水尝不出味道。一说:水与火的平衡,不多不少,多出一方便有了反差,就有了明显的味道。
苏轼曾以“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来表达他对于淡的理想追求。人生百味,酸甜苦辣咸,可能够尝出百味之外的人,何其少有?
淡雅,是薛仁贵和王茂生的清水之间,淡出的君子之交,是不带功利性的绝对友谊。是陶渊明归隐山林后的披星戴月,是他写下的“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淡泊无忧之愿。
有人觉得活着太累,不是为情感而纠结,就是为了名利而奔波。可身边就这么些人,相遇便是缘,相伴更须珍惜,不必相处时互相伤害,不必离开后时常想念。日进三餐不须美味珍馐,夜睡七尺不必豪宅万栋,我们所能拥有的只有那么多,等到把一切看淡,就达到了精神上的超然, 也是为淡:思想上的平静。
淡,是一种境界。是哲学范畴中的度,多一分或是少一分都会打破平衡。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是如此;浓处味短,淡中趣长亦是如此。
半开的花不会因为即将凋零,而怅然若失。微醉的人不会因为被麻痹,而丑态百出。在行学中,物极必反的道理相信大家都有耳闻,它就是这样的一个度的问题,淡竚就是对这个度的深刻认识与掌握。最高明的琴师,知道“大音希声”的道理。所以,他并不在意弦声乐谱,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最一流的诗人,明白“大美无言”的道理。所以,他甘愿当一个大自然的搬运工,不着一笔,却将那“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人间淡境置于纸上;最上等的厨师,知道“大味必淡”的道理。所以,他不滥用五味,就算“裸烹”也能将清水化作高汤。
淡是中国自古以来的最高的哲学追求,竚是对于淡的深刻认识,能达到淡竚这样境界的人,古有苏轼,陶潜,今有钱钟书,居里夫人。千万人中难出其一。
人生百味,不必一味地去追名逐利,不必恋恋不忘过去的一切,从平常的粗茶淡饭中所品尝出的才是最美的滋味。我们都是凡夫俗子,面对平凡我们能波澜不惊,心外无物,我们能把一切都看淡一些,便足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