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从事初中语文教学以来,很少有机会现场聆听名家课堂。今天,终于有机会与语文大咖近距离接触。当看到活动安排时,两个让我熟悉的名字一下就抓住了我:侯会芳和张娟娟。自从关注了“曹公奇语文工作室”微信公众号,这两个名字就常常看到。平台推出的她们的作品,我每篇都会认真阅读。从侯老师的文字中,能感受到她的宁静,灵动,韵味悠长。在张老师的作品里,看到的更多的是对语文的热爱与执着。我也是语文老师,可在她们的作品前,却能明显发现自己的欠缺与不足。
今天,侯老师一开课就让我有眼前一亮之感。她从“礼赞”二字直接入手,引导学生将《题白杨图》与课文联系起来,将两篇不同文体的作品情歌沟通起来,又同时启迪学生去探究两种文体的不同。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好奇走进课文。这样的引导,既自然又不着痕迹的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了课堂学习,高!
接着从“礼赞”二字继续深入,引领从文章中找出与此二字对应的句子。学生一下子就抓住了第九段中的“但是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这下好了,老师直接就领着学生扣住“赞美”二字开始了读,品,悟的环节。让学生在明确作者情歌的同时又确定了本节课学习的情歌基调。紧接着,她就延续着这种由词而句,由句而篇的思路将整个课堂萦绕在读读,品品,说说的氛围中,让听课的我,一次次感受到浓浓的语文气息。字,词,句,篇,这不就是语文最质朴的存在吗?可以说侯老师在这节课中始终将语文与生本理念贯穿始终,切实的落实了语文核心素养。在带领学生品读语言的过程中,既锻炼思维能力,又感悟语文之美。下课铃响的时候,我还在她所描绘的礼赞中深深陶醉。实在是高!妙!美!
还有,侯老师上课时对于文本了然于心的那种潇洒和自信,更是让人折服。也能看到,学生在她的引导下逐步深入文本时情感表达的变化,更能感受到她对教语文的热爱。她的课,似乎又让我们对如何教语文有了“新”的认识。
张娟娟老师的课,主要是从阅读的角度引领学生从表明作者情歌的五个句字入手,一次次领着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分层阅读。自由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转换句式读……可以说在张教师的课堂上,各种形式的读都被她利用得淋漓尽致,无论全班学生一起齐读,还是师生共读,都力求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能够更加的深入文本。伴随着教师与学生琅琅的读书声,教学层层推进,层层深入,直到到达文本的最深处。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在张老师自然流畅的教学过程中,不同形式的读对启迪学生品文能力起到了无功胜有功的效果。听着学生一次比一次有感情的诵读,关于文章的重点也罢难点也好,还用一遍遍的啰嗦重复吗?一阵又一阵的读书声响彻在教室中,也响彻在我的心中。这朗朗的读书声,就是语文的灵魂啊!
纵观两位老师的课,我发现她们其实没有刻意追求语言的华丽、课件的精美,更没有摆那些好看而不实用的花架子。教师完全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用自己的智慧引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去发现,探究。呈现在听课教师面前的是真实的、不加粉饰的、常态下的课。没有浮躁的、形式上的东西,让人感觉自然,亲切,可看,可学。她们就是实实在在的在教语文:教字、教词、教句子。就是让学生在读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事可干,而且还干得高高兴兴又有收获。这样的语文课堂,没有什么固定的教学模式,也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组织形式,就是一节朴素而又本真的语文课。庄子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她们用自己丰厚的积淀与灵动的智慧还原了语文课的真实,让我们这些把语文课上成数学课的老师深感惭愧。
有人说,当前的不少语文课像思想品德课、像人文教育课、像班会课、像活动课、像音乐欣赏课、像图像展示课……什么都像,就是不像语文课。正如一位黎巴嫩诗人说的:“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致忘记了当初为何出发。”而今天,两位老师却让我们又看到了真正的语文课。抓词语、读句子、品情感、扣文本,书声琅琅,情韵悠悠……真好,语文课,终于是“语文课”了。
忙忙碌碌的一天结束了,天空飘落的秋雨,淋不湿我内心的火热。瑟瑟寒意中,终于不再彷徨,几个月以来的倦怠与困惑不再困扰我。今后的我会努力向两位老师学习,踏踏实实教语文。坚持走“语文”路线,不再为那些这样那样的要求规定而烦恼。我也要让我的语文课堂成为真正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语”,让课堂充满“文”意,还语文课堂以语文本色!
2018年10月18日
还语文课堂以语文本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