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美呢?想必很多人在生活中都能感受美也能识别美,但要真是回答这个问题,却会有词穷的感觉吧?
太宽泛了,反而不好定义了。通常的释意,美,是指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的一种共同的本质属性,包含了生活美和艺术美。
朱光潜在《无言之美》和《厚积落叶听雨声》的若干文章中从不同角度解读演说了美。他说,“所谓美感经验,其实不过是在聚精会神之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绪往复回流而已。”
生活中有很多美景,只是你常常不能自觉地发现去认知。就如同朋友圈里看到一幅常见的画面,但被朋友用心拍出来,借助友人这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你才会对这日常熟视无睹的景色有新的觉察发现它的新鲜面孔。
从细微处觉察一花一世界的无限,从平常里发现了美欣赏美,从生活中发现微小的趣味相串连,于是便有了无限的趣味了。
而趣味是什么呢?使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朱老在文中说,“艺术是情趣的生活,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现实中有两种人,一种是觉得什么都有趣,到处寻求并欣赏,享受这种趣味;一种是情趣干枯的,觉得什么都没什么趣味没什么意思。这就是俗称的艺术家和俗人。你是否知道生活,对许多事物能不能欣赏?”
世界对于刚入世的孩童而言无疑是新奇而有趣的,他们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张望着这个陌生的世界。一片叶、一阵风都引起他们的兴奋,花开花落他们无感,但一瓣花的绽放,一朵花衰败后的凋零,于他们都是一个新的世界。因为好奇所以向往追索,也可能在此过程中闯祸,但他们依旧是享受着这种乐趣。
而我一直很羡慕苏轼的豁达与情趣。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从天上到地下的境遇转变,造就了一个大文学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趣味人生。
这时的苏轼依靠种东坡上的庄稼来养活自己养活家人,乐观的天性不容许他委屈自己的肠胃,于是,“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被弃的肥肉有了用武之处,“东坡肉”的问世流传使苏轼戴上了一顶“美食家”的桂冠。
而与友相和归来迟,叫门都叫不开的尴尬也化作了戏谑之词,“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还有闲情笑话家童,进不了家门干脆趁酒就赏起了江色,“倚杖听江声。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由戏谑又转入对人生境遇的思考,也不免让人常恨此生营营了。
读至此,会不会有种感觉,也许这样多次误家门而不得入的场景,会有更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流传于世呢?
也很能拿自己开涮,他和好友佛印泛舟长江,举杯畅饮间,忽见一黄狗正在啃骨头,忙意有所指示意佛印相望。佛印一看,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两人相视大笑,成就这一副哑联,“狗啃河上(和尚)骨,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正是心中有趣味,方不为这外物所困扰,即使是茫然无知的前途亦转换为不一样的丰富多彩来。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百里挑一。如果我们做不到有趣的灵魂,最起码有一双慧眼,发现生活里的趣味,这人生也便有滋有味地快活下去了。
可是要怎么才有趣味呢?梁启超说,“凡趣味总要自己领略,自己未曾领略得到时,旁人没有法子告诉你。”看看那可爱的孩子气的小老头汪曾祺,还是自己慢慢摸索吧,人生的真正趣味总是要经历一些体验与尝试,一些来自自我的挑战。
读书与旅行总是能开阔我们的视野,让我们不囿于这一方斗室的天地,看到一个新奇的世界,保持对万事万物的一个好奇之心。要有那么一点“小资情调”,心中有对生活的热情与无尽的向往。抬望眼,有清风有朗月有温情有趣味,便是人生值得了。
在日常生活中锻炼自己的发现情趣的能力吧。浩瀚的宇宙,细小的微尘,山海经的神木,虚妄海的虚无,窗棂的缝隙透过的光,暗的天色映的微影,观察体味其中之美其中之味,也许我们能过一个有趣的艺术之人生。
自由的国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