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创业今日看点读书
嫌咖啡馆里的创业狗太多?没想到300多年前就是这样!

嫌咖啡馆里的创业狗太多?没想到300多年前就是这样!

作者: 只读好书 | 来源:发表于2017-02-22 16:21 被阅读227次

    一、创业狗太多,咖啡馆都不够用了?!

    这几年,没有几个亿的买卖可谈时,一般不太敢踏进咖啡馆。

    曾几何时,咖啡馆还是一副岁月静好人畜无害的小清新景象。仿佛一夜之间,迅速被各路创业者占领,一坐下来,旁边的哥们谈的都是几千万括号美元的风投,开口闭口不是盈利模式,就是在聊团队、激励、转型。

    有人感叹:创业狗太多,咖啡馆都不够用了。

    但如果告诉你,咖啡馆本就是为创业者准备的,是不是有点刷新三观呢?

    二、付一杯咖啡的钱,商业政治无所不知

    如果你是个追求智慧与欢乐的人,如果你喜欢打探新闻,就像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一样——就像荷兰人、丹麦人、土耳其人和犹太人一样,那我向你推荐一个去处,那里的新闻无所不有,包罗万象:去咖啡馆里倾听吧——那里的消息句句属实……

    上至君主大事,下到老鼠轶闻,古今多少事,皆在咖啡馆。

    ——托马斯·乔丹《来自咖啡馆的新闻》(1667

    若你以为咖啡馆从古至今都是小清新们凹造型的地方,那就大错特错了。

    中信出版社新书《上帝之饮:六个瓶子里的历史》里,作者基汤姆•斯丹迪奇以独特而敏锐的视角,通过大量翔实丰富的史料记载,生动描绘了咖啡、可乐、啤酒、葡萄酒等饮品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所扮演的角色。

    其中,咖啡被称为“理性时代的饮品”。

    一个17世纪的创业者,如果想要了解最新的贸易要闻,商品的价格浮动,政坛的风吹草动,新近的科学动态,乃至人们对一本新书的评价,那么只需走进咖啡馆。

    付一杯咖啡的钱,就可以在可以咖啡馆读到最新的时事新闻,与其他顾客闲聊,与商业伙伴洽谈生意,或加入大家的讨论,闲话文学政治。

    那时的咖啡馆很像现在的互联网,充满活力,信息丰富。当然,也不乏流言蜚语和捏造的假象;大量的新闻通讯录、宣传手册、广告传单及党派间互相攻讦谩骂的言论都从这里散布出去。

    简而言之,17世纪,欧洲咖啡馆是科学家、商人、作家及政客们交流意见、互通有无的场所。

    三、除了喝咖啡还能干什么?古人比你更会玩

    这两年,据统计分布在北上广深的创业咖啡馆多达上千家。这可不是现代人顺应趋势的创新之举,早在几百年前的欧洲,咖啡馆店主们早就玩过这个套路了。

    毫不夸张地说,他们显然更具生意头脑,完全参透了定位这件事。

    为了迎合顾客的需求,一些咖啡馆特意将近日货品价格、股票价格及航船时刻表贴在墙上。有的甚至还订了外国刊物供读者阅览。咖啡馆也经常进行具体的商贸活动,演员、乐手和水手们大都可以在这里觅到心仪的职位。有些咖啡馆迎合特定的消费群,还会承办某种特定的商业活动。

    而服务定位相近的咖啡馆大都集中在同一个地区。这种现象最突出的城市是伦敦。

    在伦敦,有上百家始建于18世纪的咖啡馆。每家店门前的招牌上都刻着该店的店名和店标。圣·詹姆斯和威斯敏斯特地区的咖啡馆,政客们频频聚首;牧师和神学家们青睐保罗大教堂附近的咖啡馆;文人墨客经常光顾考文特花园的威尔咖啡馆——30年来,诗人约翰·德赖登和他的圈内好友们就是在这里修改作品,谈论最新的诗歌剧作。皇家交易所附近的咖啡馆是商人聚集的地方,老板们通常都在固定的时间光顾这里,以便他们的助手可以找到他们。他们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办公室、会议室及交易场所。法院街的“男人”咖啡馆出售书籍。有些咖啡馆还充当拍卖场,拍卖各种货品。

    私以为,这个做法倒是蛮值得当下的咖啡馆借鉴的。遍地都是创业者的北上广深,实时滚动融资动态、新榜指数,是一个咖啡馆的基本修养;休闲至上的成都,咖啡馆可以考虑和麻将馆无缝对接,附加服务是人民公园采耳;咖啡馆密度全国最高的厦门,店主不妨给文青们提供“如何开一家咖啡馆”的咨询服务……

    四、去什么咖啡馆,你就是什么人

    久而久之,咖啡馆成为自我教育的中心场所,是文学和哲学思考的精神领地,也是商业创新的发源地;有时,它甚至还是政治变革的温床。但不管怎么说,它们是绝好的信息源——在咖啡馆里,什么样的刊物都能看到,什么样的消息都能听到。人们口口相传,把信息从一家咖啡馆传到另一家咖啡馆。

    由于咖啡馆强大的“网络”功能,加上各自清晰的定位,当时每家咖啡馆都有自己的老主顾。

    这些老主顾们通常一天会来一两次,每次都会点一杯咖啡,听听周围人谈论的新鲜事,然后查一下是否有自己的新邮件。19世纪历史学家托马斯·麦考利在其著作《英国史》一书中写道:“外国人说,咖啡馆是伦敦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特色。”“咖啡馆是伦敦人的家。打听别人的住址时,人们并不问你住舰队街还是法院街,而是问你经常去‘格雷生’还是‘彩虹’。”

    一个人经常光顾的咖啡馆并不止一家,去什么样的咖啡馆,充分体现一个人的“逼格”。

    比如:一个商人可能周旋在一家以金融为主题的咖啡馆和一家以船运贸易为主题的咖啡馆之间。17世纪70年代,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在他的日记中记述道,他经常光顾的咖啡馆大约有60家之多——这充分体现了他的兴趣爱好之广。

    五、咖啡馆背后的社会意义:自由、平等和理性

    总体说来,几个世纪前欧洲的咖啡馆充当的是理性时代的因特网的角色。

    颇具社会意义的是,咖啡馆论坛在公众舆论和私人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它既塑造了大众观念,同时又反映了大众观念。

    理论上,咖啡馆是公共场所,任何人都可以进入(但女性除外,至少伦敦的咖啡馆是禁止女性入内的),但其实际的内部装饰、舒适的家具以及顾客们频频的光顾,却给人们一种温暖的家的感受。在咖啡馆里,人们也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比如:要把社会地位之分留在咖啡馆的门外。正如当时的一首押韵诗所写:“不论是贵族绅士,还是商业人士,我们皆欢迎,在这里,大家平起平坐笑盈盈。”

    1680年至1730年,伦敦是世界上咖啡消耗量最大的城市,可见当时咖啡馆在伦敦的重要性。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日记上潦草地记录着他们在咖啡馆的经历和收获:“然后,我去了咖啡馆。”这句话频频出现在英国政府要员塞缪尔·佩皮斯的日记里。他在1664年1月11日这天所写的日记,为那个时代的咖啡馆蒙上了一丝神秘而浪漫的色彩——在咖啡馆里,无论是深刻的哲理,还是繁复的生活琐事,你都可以自由地谈论;而且,你永远都无法预料下一秒会遇见谁,接下来会听到什么。

    所以,亲爱的,下次再去咖啡馆,不管旁边的哥们儿谈论的是B轮、C轮还是D轮融资,想象一下,这就好比坐着时光机穿越到300多年的欧洲呀,多带劲。

    没准过个五年,十年,望京大大小小的咖啡店门口也会纷纷刻着几个大字:XX APP发源地,就像现在的伦敦老咖啡馆一样,引得无数粉丝翻山越岭前来朝拜呢。

    摘编自中信出版集团《上帝之饮:六个瓶子里的历史》


    聚焦细小物品,洞见历史全貌,文明的进程系列之①。《经济学人》知名作者经典之作,穿越时空的阅读体验,深入解读啤酒、葡萄酒、烈酒、咖啡、茶、可口可乐这6种饮品如何将历史划分为6个时代,并成为所有人无法抵挡的魅力之饮。

    定价:39.00元

    作者:[美]汤姆·斯丹迪奇

    出版时间:2017年1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嫌咖啡馆里的创业狗太多?没想到300多年前就是这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kdm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