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问谁是历史上最爱香的人?小编以为,当之无愧的自然是北宋黄庭坚了。
黄庭坚自称“患有香癖”,他喜欢沉香,尤其痴迷海南沉香,得好香如获至宝;他嗅觉灵敏,能够捕捉和品鉴多种香料和味道;他精通药理,亲自创作了许多香方,其中以四种最为著名:意和香、意可香、深静香、小宗香,被称为“黄太史四香”。
黄庭坚总结的香十德,至今仍被日本香道界奉为圭臬。
《香十德》:感格鬼神、清静身心、能除污秽、能觉睡眠、静中成友、尘里偷闲、多而不厌、寡而为足、久藏不朽、常用无障。
黄庭坚与香之情缘深厚,常常以诗、词、文来记录香事。通过他的作品,我们可以一窥宋人之熏香艺术。其主要包括焚香的方法、品香的方式以及焚香的器具等。
炉瓶三事熏香的方法
古人为了驱逐蚊虫,去除生活环境中的浊气,便将一些带有特殊气味和芳香气味的植物点燃,这就是最初的焚香。后来便开始以焚香的方式来进行祭祀、祭拜等活动。唐朝出现了隔火熏香的方法,借着炭火,微薰香丸或香球,香气缓缓散发。熏香,香不及火,舒缓而无烟燥气,因此到了讲究情趣的宋人这里,它就更加广泛流行了。
黄庭坚《贾天赐惠宝熏乞诗予以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十字作诗报之》第十首:
“衣篝丽纨绮,有待乃芬芳。当念真富贵,自薰知见香。”
其《谢王炳之慧石香鼎》:“薰炉宜小寝,鼎制琢晴岚。香润云生础,烟明虹贯岩。法从空处起,人向鼻头参。一炷听秋雨,何时许对谈。”
这两首诗写的就是这种隔火熏香。虽然“熏”香不如“烧”香简单,但其香气更为醇和宜人,香风袅袅,低回悠长,自能增添许多情趣。
品香品香的方式
对于爱香的人来说,品香重在过程,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修养。品香的过程包括香具准备、埋炭、炉灰造型、置入香品,然后才是品香。
品香的时候,要左手托起香炉,将香炉放在颔下离胸口约一拳的位置;然后右手由下顺势而上,拇指搭在炉口前沿,四指斜搭在炉口外沿,其间虎口张开,同时让自己沉下来、静下来;深深地呼吸一口香气,缓缓地控制呼吸,头慢慢偏向右边的方向将气吐出。
连续缓慢感受三次,便是一道完整的品香程序。第一次是驱除杂味,第二次鼻观,观想趣味,第三次回味,肯定意念。这种品香过程,有些类似禅家的鼻端参禅,所以文人们常把二者联系在一起。
如黄庭坚《谢曹子方惠物二首》咏博山炉云:
飞来海上峰,琢出华阴碧。
炷香上褭褭,映我鼻端白。
听公谈昨梦,沙暗雨矢石。
今此非梦耶,烟寒已无迹。
《有闻帐中香以为熬蝎者戏用前韵二首》之一亦云:
海上有人逐臭,天生鼻孔司南。
但印香严本寂,不必丛林遍参。
焚香清坐熏香亦是修行
60岁的黄庭坚被贬谪到广西宜州,由于是待罪之身,无法居于城关,辗转被迫搬到城南一处嘈杂的市集内。残破不堪的小屋对面,是杀牛屠肉的小桌,残余的肉屑渣滓,还有嗡嗡作响拂之不去的蚊蝇。
黄庭坚给自己的小破屋取了个名字——“喧寂斋”。此刻老人正安详地焚香坐在卧榻上,众人诧异,面对如此恶劣环境,怎么可能如此的安适、悠闲?
黄庭坚作《题自书卷后》云:
崇宁三年十一月,谪处宜州半岁矣,官司谓余不当居关城中,乃以是月甲戌,抱被入宿子城南。子所僦舍喧寂斋,虽上雨傍风无有盖障,市声喧愦,人以为不堪其忧……既设卧榻,焚香而坐,与西邻屠牛之机相直。
原来,多年焚香的习惯,他不仅仅是享受美好香气,更是在品香的过程中修行。点燃一支香,他就可以像老僧入定一样,隔绝于鼎沸市声,进入悠然忘我的香的世界。
其实早在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写给贾天锡的诗——“险心游万仞,躁欲生五兵。隐几香一炷,灵台湛空明。”——已经给了答案,因焚香而灵台空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