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下班回家,还在休假的孩子已经把饭菜早已做好。可是一片狼藉的餐桌上,摆放着的确实已经冰凉了的饭菜。
孩子还满意成就感的,扯高气扬的喊:“开饭了!”
这样的一种态势足以说明,孩子在做饭这件事情上是做出了努力。从表现上看,他算是开始在成长,也算是近段时间的最好的一种转变。
前段时间,他的表现确实太差,基本上是可以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来形容。他就算是闲的无聊,也不会走进厨房帮你半点忙。你下班回来,还得亲自下厨,他也从不主动帮助做事情。你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却若无其事。
今天有这样的转变也算是改天换地的了,本来就该夸夸才是。
可一看见他那种办事拖拖踏踏,没有计划的办事方式,又有些气不打一处来。还是习惯性的又开始埋怨起来:“做饭前你得思考有多少人吃饭?改下多少米?你得想想你开饭的时间,不要让饭菜都凉了,吃饭的人还没来,你得事先做好吃饭准备,等我们来了才炒菜……”
孩子一边点着头,一边重新把桌上的菜给重新回锅。我看他的脸上分明写着十分的不乐意听。有些焦虑,有些懊悔。
我突然发现,自己唠爱叨,爱指指点点的老毛病又犯了。这样的指责,他表面上答应,但实际上有用吗?不仅没有好处,反而打击,打消孩子的积极性。我赶紧收住了话题,默默地看着孩子在厨房做着事情。
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是虚荣的,都喜欢听好听的。关于忠言逆耳之类的话语,谁都不愿意多听。换个角度,别人说着自己,是啥感受?心里清楚。
说实在的,就做饭这件事情,在做饭之前该考虑有多少人吃饭,下多少米,吃些什么菜,什么汤,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提前有规划,这一点没错。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可孩子思维根本就没有发展到了这一步。就因为他的生活经验的积累还没有积淀到这样的水平。
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才开始起步就已经选择放弃。其主要原因不在于孩子,而在于家长的要求太高,让孩子们在高标准条件下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失去了经历失败后的重新再来的成长。
说句实话,如果我们的站在欣赏者的角度用包容的心态呵护孩子,让他们的兴趣得意保持,不仅专注度得到提高,还将在后续的工作中逐步得到反思性成长,那颗善念也许还可以逐步进化。
其实之前我都多少次提醒过自己。特别是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我们应该多站在孩子的视角看问题。有时候可以睁只眼闭只眼,学会装糊涂一点些,多给他们找找亮点夸夸他们,不是更好吗?可实际上,每次遇到类似的问题,又总是控制不住情绪,总要诉说个一二三不行。弄得孩子处了一鼻子灰。结果,下一次出现,孩子又一点兴趣都没有。
我们作为过来人,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社会经验。不仅是超越孩子年龄,还远远大于孩子的认识。
而孩子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年龄。主动发现生活,探索发现,才是最有价值的。他们还处在撞上了南墙也不知道回头的年龄,重要的是眼见为实,耳听为虚。间接知识毕竟没有直接知识更为重要。
也许下一次,同样的问题还会出现。但这一次的成就感,还是应该让他们有所感受,体验。争取下一次的表现。
如果还是用埋怨否决他的努力,结果呢,一句“不会做!”就让你难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