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刚买回来时,被一位朋友借走了两个月,后来又要做其他的事,一直没空看,现在有时间可以看看,就分享一下。我不是文艺青年,对于里面的意境图片还是匆匆掠过。其他还好。
关于城市,我也不知从哪方面开始谈起,总之,我对于城市的话有很多,这些话归结起来就是:我们需要欣赏城市的美。
在谈论城市意象这本小书之前,我大致对最近的城市环境也就是雾霾说一下自己的观点。(可不看,隐晦太多)
我们现在目前有两个观点:
1、这是我们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需要牺牲一代人的利益(我们的人类进步离不开这个观点——我们总是牺牲一些人的利益而进步,任何进步历来如此吗,我不置可否)
2、我们可以做的更好,政府和企业应该为此负责
对于第二个观点,我只想说,你明知道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你也可以知道我们的生产技术落后,在享受了利益之后也就是在吃饱喝足之后,我们开始骂人的。
现在,我还未看到媒体说他们的真正观点:你既要发展,也要环境。我们现在努力的强调环境,对于发展,只是说一下我们的企业可以足以治理好我们的环境,甚至大有可以不要发展之说。我想我们自己才是这个社会环境不好的根源。我们培养了他们唯利是图,现在又要他们吐出金牙。难。毕竟时代不同,人心不一。
我们现在的话语权是掌握在中上阶层的,他们的知识分子,他们鼓励企业去发展,我们的企业发展好了,破坏了环境。又因为我们的中上阶层要去旅游啊什么的,看不清前面的美女是背影杀手还是女神,这当然就要惩治我们的企业啊。
对于谁是我们的环境不好的最大来源,我只能说是我们的企业。对于柴静的纪录片,我看看就呵呵了,虽然她是个好记者,但内容把我们的民众带偏了。(点到为止)
对于部分公知和富人,他们炒作因为雾霾就出国,就让他们去吧,因为我没钱,也没想说啥,哈哈。最近,发现新闻乱七八糟的,不说了,好好分享知识吧。
好了。我们说一下这本书的内容,由于现在我们的城市发展问题太多,懒得评论了,对于我们城市规划者,是不会采用我们的建议的,分享如何欣赏城市的美景吧。
一座城,一个人,一辈子。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也许我们生活在这个城市中,对于家前面的一条路我们都不知道他去往哪里,又从何处来,经过了哪些路口,又穿过了多少的高楼大夏。仅仅知道如何去上班,对于经过的站台我们知道的是站名,还是这里还有其他的公交线,又有什么和我们生活在一座城市。
我们生活在的城市,大部分是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如我们的亲朋好友去哪里办婚礼,又去往何处聚餐,逢年过节在何处,又有什么活动等等,这些就是我们的城市给我们提供的美的享受,正是因为它独具一格的美才给我们不同活动的美的背景,我们与别人交际的时候就是依靠这些地方给我们情感上的支持。
对于农村的美,那是我们欣赏大自然的地方,是我们农民伯伯劳作的地方,只有城市的人们才会感觉那是一种好的生活方式。我不知道有多少城市的人在想象着,等有一天在乡下过着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老爸总说,现在的城市人才想着办法去农村,那是他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要是以前去,不通车,邋遢得要死,天天顶着大太阳,晒得背都红彤彤,肯定没有人想去。我们站在外面的世界看他们,怎么会理解生活的困难和不易。美不过是马斯洛需求曲线的高端需要。我认可这个需求曲线,所以觉得美很好,可不要贪杯哦。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什么是城市的意象,作者通过三个城市(波士顿,泽西城,洛杉矶)来讲述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
通读全文,作者没有站在一个城市设计者的角度来说,而是一个观察者,根据作者调查的数据来分析我们的城市。
就选标志物来说吧。
标志物,通俗来说就是方向牌、某个有特点的大楼等。对于熟悉城市的人来说,我们基本是靠标志物构成一座城市的映像。我们的城市宣传片也基本是选取有特点的标志性的事物来介绍一座城市。
作者在书中介绍了标志物是如何从一大堆事物中脱颖而出的。其一、这个事物具有单一性和唯一性。其二是具有相当容易辨识的特点。再讲到某个元素成为标志物的之后,作者也讲到了空间的作用。首先是容易被找到(其实名字也挺重要的),其次是相邻的元素有层次感。方向和位置对于一个标志无来说都很重要。
标志物有单个的也可以独立的存在,还有可能是连续的存在。这些生活中经常见,桥梁、万达按照这本书的定义来说现在也可以说是一个标志物了。我们的城市外来人员每天在城市中穿梭,可以看到城市的繁华,却看不到城市的尽头。
总之,标志物可以让我们尽快的熟悉城市,也可以给我们美的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