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三百年】第四章 山雨欲来(三)性格决定论

作者: 一只支 | 来源:发表于2016-03-28 12:20 被阅读215次

3.性格决定论

对清朝历史不是很了解的人,常说大贝勒代善,其实这是不对的,大贝勒是禇英。

禇英是努尔哈赤的长子,出生于万历八年(1580),那时候努尔哈赤二十二岁,所以等到万历二三十年的时候,褚英已经开始活跃在战场上了,那个时候的皇太极也就不过是每天玩泥巴撒尿和泥的幼童。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褚英在十多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努尔哈赤和叔父舒尔哈齐一起“搞革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褚英在历练中很快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军事指挥官,敢打敢杀,身先士卒,有勇有谋。

身为父母最大的满足不过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褚英的表现让努尔哈赤很欣慰。

所以,随着努尔哈赤势力的不断壮大,努尔哈赤先分出一部分势力交给舒尔哈齐,接着又分出了一部分势力交给褚英来管理,再之后就是代善。

八旗制度,清朝最核心最基本的社会军事生活组织制度,形成的过程是一个逐渐发展演变的过程。

在努尔哈赤真正建立八旗制度之前(1614年),是先有四旗,即“正四旗”;然后镶边,就是“镶四旗”。那么现在建州女真势力由努尔哈赤、舒尔哈齐、褚英、代善四人共同管理,这也就是正四旗的雏形。

乌碣岩之战,是建州女真对乌拉女真的一次重大胜利,从政治角度来讲意义更是重大:第一,努尔哈赤认识到了舒尔哈齐的不轨图谋,对舒尔哈齐开始有意的打压和防范(自是上不遣舒尔哈齐将兵);第二,对于作战勇敢的褚英和代善予以表彰。

更重要的是,努尔哈赤让褚英“监理国政”。

这就无形中把褚英提升到了一个继承者的位置。

努尔哈赤相信,褚英经过一些磨炼应该可以成为一个好接班人的,而嫡长子的身份也让努尔哈赤不能绕开褚英选择其他儿子。

两年后,舒尔哈齐被囚禁,舒尔哈齐势力被打击镇压,褚英一跃取代舒尔哈齐成为建州女真的二号人物。

看起来,褚英是这场努尔哈赤舒尔哈齐兄弟关于最高统治权斗争中的最大赢家。

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平日的性格和行为,要看他登顶高峰的心态,所谓小人得志,其实不光小人,很多历史人物都逃不过这个,自古人生最忌满,平常礼贤下士谦谦君子,一富贵就原形毕露骄傲自满狂的天老大地老二我老三。

淝水之战前的苻坚,赤壁之战前的曹操,夷陵之战前的刘备。

当然,还有我们的褚英同志。

春风得意的褚英,很快便陷入了烦恼。

可能是从小吃苦吃怕了,让褚英对于人口马匹土地等固定资产有一种近乎痴迷的追求。

他很贪婪,监理国政的喜悦很快被他的贪婪所冲淡,他很烦恼,很生气。

因为他的弟弟们。

褚英在前线浴血拼杀的时候,在前线马头饮血的时候,皇太极还在院子里撒尿和泥满街疯跑。

“我褚英在前线拼杀的时候,你们在干吗?寸功未立寸草未得,我褚英是做过大贡献的,现在你们和我论资排辈和我同处一室,凭什么?”

褚英第一个不服,就是不服他的弟弟们。

代善,皇太极,阿敏,都是各自管理一部分势力,在褚英看来他们没有资格拥有。

他嫉妒,嫉妒自己拼搏努力付出才得到的东西,皇太极他们仿若唾手可得。

在这背后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财富分配问题。

褚英,出生入死,监理国政,得到的是一份;其他人,没有褚英那么出生入死,没有褚英那么资历高,同样得到的是一份。

不管你是谁,大家得到的都一样。

这种类似于平均分配的方法,被称为军事民主制。

随着历史后来的发展,八旗不相统属平等独立的原则仍然适用。

弱者拥护平均,那本应该享受更多的强者会喜欢平均吗?

很多强者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就像褚英一样,不喜欢,要反对。

监理国政正好给了褚英这样的机会,褚英利用监理国政的机会,在财物资源的分配上动了手脚:

人口,别人分五百,自己分八百;

土地,别人贫瘠,自己肥沃;

武器,别人锈迹斑斑,自己精光闪闪;

马匹,给别人劣马,给自己骏马。

拿的多,拿的好,可是拿的都是别人的,是建立在剥削别人正常所得的基础上得到的。

损人利己,利的是褚英,损的是代善阿敏皇太极莽古尔泰为代表的其他几个儿子和额亦都为代表的五大臣,这五位是和努尔哈赤一起打仗的老兄弟,不是兄弟胜似兄弟。

此时的建州女真,就是一个还未上市还在众筹阶段的公司,大家以自己的功绩、势力、身份等等当作入股的资本,并以此获得红利分成,最大的股东是努尔哈赤,其他人根据不同的标准决定他们的股份大小,而这几位都是大股东。

褚英的做法,不仅没有把分红分的更多,而且还减少了给股东的分红,都装到了自己的腰包里。

这样做,是不对的。

褚英也知道,所以他找来大伙,要和大家说道说道。

褚英很强势,以储君的身份趾高气昂的告诉四位贝勒:

“你们不能把我所做的一切告诉父汗,你们必须当我的面宣誓。”

扭脸又对五大臣说:

“父汗曾经赐予过给你们好多骏马财宝,父汗如果死了,我就不赐给你们这些了。”

这些口吻,完全是以未来接班人的身份去说的。

相比于接下来这句话,这两句都不重要。

“如果你们不按照我的去做,你们就祈祷别让我褚英即位。我一旦即位,就把和我作对的各个兄弟和各个大臣全部杀掉!”

那就不要让褚英即位。

与其相信封建迷信烧香拜佛祈祷褚英无法即位,不如实践才是硬道理。褚英的威逼把四贝勒和五大臣逼到了悬崖边上,他们决定一起上书努尔哈赤揭发褚英。

褚英面对努尔哈赤的质问手足无措,头脑不是很发达的他显然没有料到会有这一出,在他的三观里只有武力才是根本,有大棒就会让人畏惧。

他不知道,萝卜加大棒,是权谋;光有大棒,只是一个莽夫。

这个莽夫不仅信奉武力,他还不知道最基本的观念:

当你把别人都杀光的时候,你还是王吗?

被勒令闭门思过的褚英,他的小肚鸡肠心胸狭隘令他走上了一条作死的路。

他开始诅咒举报他的四贝勒和五大臣,希望他们暴毙而亡不得善终。

努尔哈赤加大了对他的处罚,把他囚禁于高墙之内。

褚英还没有认识到错误,居然更加变本加厉,除了一如往常的诅咒这些人,褚英开始希望建州在与乌拉的军事行动中失败,并且开始秘密活动,计划如果努尔哈赤出兵失败,自己趁着城内空虚,就发动军事政变,不让努尔哈赤进城,与乌拉联合消灭建州军队。

这其中要消灭的首当其冲的就是他的父亲。

可悲的是褚英满脑子都是仇恨和嫉妒之火,这让他本就连一般都算不上的智商更加堪忧,造反这样的大事,褚英大肆传播,见人就说,对于探监的人大讲特讲。

他的嫉妒,他的仇恨,他的性格,让他失去了最后的理智。

得到报告的努尔哈赤在囚禁褚英的两年后也就是万历四十三年亲自下令处死褚英。

他不得不杀。

如果不是褚英的心胸狭隘,贪婪吝啬,他就不会去贪图别人的财物,就不会去巧取豪夺;如果不是复仇心理强烈,他就不会诅咒其他人,就不会引起四贝勒五大臣的害怕,害怕褚英的报复,使得努尔哈赤出于团结稳定的大局不得不杀掉褚英以安民心。

成功有很多因素,才智、天赋、运气、机遇、坚韧、情商等的综合,但最终决定成败的还是性格。

性格看似不起眼,但在成败的关键它就会发挥出决定性的作用。

褚英的性格不仅让他走向了失败,还把他带到了通往死亡的路上。

既决成败,也决生死,在历史中,失败通常就是死亡的另一个名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朝三百年】第四章 山雨欲来(三)性格决定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ouj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