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11

作者: 大雨时行 | 来源:发表于2019-02-23 20:20 被阅读1次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11

1 “农”的眼界不仅限制着中国哲学的内容,例如“反者道之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还限制着中国哲学的方法论。

“农”所要对付的,例如田地和庄稼,一切都是他们直接领悟的。他们淳朴而天真,珍贵他们如此直接领悟的东西。这就难怪他们的哲学家也一样,以对于事物的直接领悟作为他们哲学的出发点了。

这一点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中国哲学里,知识论从来没有发展起来。我看见我面前的桌子,它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它是仅仅在我心中的一个观念还是占有客观的空间,中国哲学家们从来没有认真考虑。

2 知识论问题在中国哲学(佛学除外,它来自印度)里是找不到的,因为知识论问题的提出,只有在强调区别主观和客观的时候。而在审美连续体中没有这样的区别。在审美连续体中认识者和被认识的是一个整体。

这一点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哲学所用的语言,富于暗示而不很明晰。它不很明晰,因为它并不表示任何演绎推理中的概念。哲学家不过是把他所见的告诉我们。正因为如此,他所说的也就文约义丰。正因为如此,他的话才富于暗示,不必明确。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1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1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pck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