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体会31】做研究型的教师

作者: 宁都谢志雄 | 来源:发表于2019-02-04 07:48 被阅读5次

    ——《教育常识》学习体会31

          今天是我参与第二季勇气读书会打卡的第10天,阅读了第七篇第47节《把课堂变成课型》和第48节《把教法变成学法》,读后深受启发。

    把课堂变成课型

          课堂是一种点状性质的数量概念,而课型是按照一定的维度形成有类型、有层次、有结构的体系。“课型”必须具备六个构件:

          一、明确该课型的育人价值。

          二、设计系列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三、形成该课型的教学过程结构,包括教学程序、步骤和相关要求。

          四、采用系列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技术和注意事项。

          五、确立系列化的教学评价标准。

          六、撰写一定数量的教学案例、随笔、论文。

          所谓“课型”,就是通过教师结构化的教学,为了帮助学生进行结构化的学习,围绕序列化的教学目标或教学内容,形成的具有过程性和规律性的操作体系的某一类型的课。课型教学需要的整体结构性和育人价值一起,共同树立了判断课型真伪的标准:“真课型”应该是有学生立场和育人价值的课型、是有整体有结构的系列化课型。

          读完这节内容,我觉得有些难懂,个人认为课堂就是有具体内容的单一的课,如五年级上册《梅花魂》。而课型就是具有某一类似内容、符合上述六大标准的课堂体系,比如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课、作文课、口语交际课、古诗词阅读等等。把课堂变成课型就是说,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多进行教学反思,不断地思考、总结,从一节节具体的课堂中,努力探寻、研究课堂教学的内在方法和规律,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力争成为一名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

    把教法变成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以教为中心,教代替了学,课堂上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学生机械被动地学习,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学应该是教与学的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知识和经验,交流彼此的情感和体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有、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要把教法变成学法,关键有两点: 一是教师备课既要备教法,还要备学法,既要考虑教的情境,也要设想学的情境。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哪些知识是必须掌握的?怎样教才容易让学生理解?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二是教师要多做一些示范,现身说法。教师要通过一些示范演练,让学生“依样画葫芦”,这样的演练比反复说教要强得多。把教法变成学法,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实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由之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体会31】做研究型的教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scp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