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论如何摆脱所谓的拖延症之前,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测试先,不用担心这个真的不是网上的那些被搞得头昏脑涨的测试。
简单的自我测试:闭上眼睛or睁开眼睛,回想一下最近自己在什么事情上有过拖延,自己的感受是怎样的,痛苦or不痛苦?
1.不痛苦。有这种感受的人已经是高手,这里就不多解释了。
2.痛苦。挺担心你能不能把这篇文字认真看完的,如果看不完的话,你也可以拉到最后面看标黑的部分。
可能我们过去学习如何战胜拖延症的方法,最终会让我们离真正的目标越来越远。
为什么这样说呢?
自从大家看了许许多多关于拖延症的文章后,下意识地就会把生活中的拖延与之联系起来:手头上的事迟迟没完成的时候,就会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拖延症又犯了,书上怎么说来着,这样去做就能摆脱拖延症。好,我去试一下。
不知不觉中,我们心里已经有了拖延症这个锚了。遗憾的是,我们从来就不能一边想着拖延症的事,一边真正地去摆脱拖延。
语言可以引导着我们思考,也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
为了加深理解,我们通过默念下面的几句话来体会一下。
千万不要看最右边的小狗
千万不要看最右边的小狗
千万不要看最右边的小狗
说好的不要看,为什么我们总是忍不住看向最右边的小狗呢?同样的道理,我们过去想要努力摆脱的拖延不也是这样的吗?
“我要摆脱拖延症,我要摆脱拖延症”。每说一遍类似的话,也许就让我们离真正的目标越来越远了。这种出乎意料的反馈方式,在心理学上被叫做反弹效应,也叫后抑制反弹效应,说的是我们越想抑制的事,越会适得其反。
基于以上理论,我提出了一个假设:能不能通过另一种说法来避开拖延症这个词呢?后来的确也想到一种方法,通过自身检验已初见成效。好了,就不多废话,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要想通过一种说法来避开拖延症这个绕不开的词,同时又能够实现原本的目的。它就不能太生僻,让人觉得陌生,也要简洁得可以朗朗上口,并且能够让人反复检验,让人们相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达到摆脱拖延的目的。
提早做的事能提升幸福感。
事情提早做了就不存在拖延这一说法,词汇不陌生也容易上口,最重要的是这个观点是可以被反复检验的。
为什么说这个观点是可以被反复检验的呢?
我们从普通的一天开始:
1.本来九点钟要上班的,非得要拖到八点钟才起床,最后只好匆匆忙忙地收拾一番就出门了。
2.上车后看下时间才8:20,安慰自己说还好,二十分钟的车程绰绰有余了,糟糕的是路上堵车耽误了十分钟,然后就需要用剩余的短短几分钟来个短跑冲刺。感谢上帝,最终赶在8:59前成功打了卡。
3.坐在办公桌前时,想起昨天交代的工作还没完成,哦还好原来是下午才要交给Boss,然后就神气淡定地在网上瞎逛一番,不幸的是这时候Boss来电说计划有变,要在中午前把昨天交代的工作完成,听到这,你两眼发黑,双腿无力,终究还是瘫痪在椅子上了。
……
生活中总是充斥着许许多多关于拖延的小事情,我们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途径来检验此方法的可行性。提早做的事能提升幸福感,相信我们的每一次运用都能得到更多的体会。
如果能早点起床,我们在这一整天里都会有个更好的状态;
如果能早点完成手头上的事情,我们会对接下来的每一段经历有着更多的期待;
如果能在大一的时候想想毕业后工作的事情,我们会把大学生活过得更加充实的同时,毕业后也不会为工作的事伤透脑筋;
如果能在大学毕业后想想三五年后的事情,也许我们就会在三十岁的年纪过得更加恰意一些。
……
摆脱糟糕的拖延症,从喜欢上一种感觉开始。
要怎样去做呢?就是慢慢去体会那种把事情提前完成后,心里面的那一股幸福感。准确地说,应该是去慢慢体会那种提前把事情完成后的小小快感,然后在多次反复检验中喜欢上这种感觉,让它成为我们潜意识里的一部分。
提早做的事能提升幸福感,记住这句话就不用整天挂念着拖延症的事了,尝试地去把它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让它慢慢地去改变我们的生活,提升我们的幸福感。
可能这时大家会有点困惑,觉得道理都懂,就是很难去行动。说句实在的话,从打算写这篇文章开始,到现在也有一个月了,迟迟未完成也是有这样的顾虑。自己都说服不了的观点,还要拿出去忽悠人,这事我做不出来。提早做的事能提升幸福感,我明白这个道理,有时候本性使然,真的是宁愿去拖延也不会去开始做一件事。
记得以前看过的战拖文章所提到的一个方法:5分钟策略。这个理论大概说的是,只要坚持短短的5分钟,接下来就会有一种惯性让我们再坚持5分钟、10分钟、1小时,甚至把事情完成。这个方法过去也有在用,只是效果时好时坏,于是擅自主张地给它加上一个小标题:5分钟,一场说开始就开始的行动。
奇怪的是,同样的方法给我个人的感觉却不一样了。自己琢磨一下原因,觉得可能是以前一直在把这5分钟法和拖延症联系起来了。一场说开始就开始的行动,却让我忘了这事跟拖延症的联系,这样反而让我更有效率地行动起来。
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文章的框架逐步搭建起来了。
提早做的事能提升幸福感,如同漫漫长夜里的指路明灯。
5分钟,一场说开始就开始的行动,如同助你前行的风。
也许你会问:当我走到一处人生的分岔路(面对诸多事情时),我又该如何从中做出明智的选择呢?
这也是我所困惑的,抱歉现在的我还不能告诉你一个准确的答案。不过对于未来,我有一个这样的假想,或许我们可以通过运用知乎达人采铜老师提出的【采铜法则】来解决这个难题。
采铜老师说,当我们评价一个事情值不值得去做、应该花多少精力去做的时候,应该抛弃单一的视角,分别从两个不同的维度来考虑:
一、该事件将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认知、情感、物质、身体方面的收益皆可计入),即【收益值】;
二、该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即【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长的事件,对我们的影响会持续地较久较长。
尽量少做或不做【短半衰期】的事情。每天坚持背十个单词,类似这种看似短收益却是长半衰期的事,终究也会成为未来成功的小小基石。所谓成功的人生,无非是无数个或大或小的收益累加起来的结果而已。
早些时候,有些朋友说石头写文章很用心,在这里谢谢大家了。我也给出一个答案吧,因为石头是个不太快乐的年轻人啊,他不开心的时候就想通过写文章开心自己一下,当他被生活中的拖延困住的时候,自然就会用心地写好这样一篇文章。还有,忘了跟大家说了,石头还是一位有点异想天开的理想主义者啊。
石头曾在多年前的一个懒散午后,听了一首约翰•列侬的歌,望着天空双眼放空,吟了一首下面这样的小诗,借此与大家共勉!
‖
我们的上面是天空
那里飞鸟偶尔经过
没有疆域
没有臣民
如若遇上顺向的风
此心也可以在苍茫的云海中驰聘
乘上万千骏马
周游世界
了无牵挂
……
流浪的石头原创,欢迎转发给身边有需要的朋友们,转载需要联系授权,谢谢支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