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河南的一个小乡村的我,生于斯,长于斯。对这片土地有着特殊的情感,就像艾青的诗《我爱这土地》里写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从出生到大学毕业,乃至于第一份工作都是发生在这一块中原大地上,我对这片土地有一种打自心底的自豪感,它有着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底蕴,是中国古代建都次数最多的省份(没有之一),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有这样一段描写河南人的话:“河南人是中国的吉普赛人,全国任何地方都可以看见这些不择生活条件的劳动者。试想,如果出国就象出省一样容易的话,那么全世界也会到处遍布河南人的足迹。他们和吉普赛人不一样。吉普赛人只爱飘泊,不爱劳动。但河南人除过个别不务正业者之外,不论走到哪里,都用自己的劳动技能来换取报酬。”
这片土地上的人有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他辛勤、坚毅、热情、朴实、自然。或许是因为历代河南人面朝黄土背朝天而积攒下的辛勤劳动、艰苦朴素的劳动品质,亦或是在这天地之中的中原见过了太多南来北往的面孔而愈发显得热情好客,又或是在这片土地上见证了太多朝代更迭、荣辱兴衰而显得朴实无华、道法自然。
关于河南,有许许多多不同的声音,在网上会有许许多多黑河南的段子或是不正当言论。关于这种对河南的“地域妖魔化”,白岩松在《白说》的记者见面会上这样说:“我觉得中国人什么样,河南就是什么样,河南的人口现在其实接近中国1/10了,多庞大的一个数目啊!另外我们的这种文化的堆积,去博物馆的时候,大家都应该会感受到这块土地曾经为这个民族作过什么,我们多少成语历史故事都与河南各地的地名紧密相关,所以我很骄傲那一次替河南人说话。但我真不是在替河南人说话,而是希望每一个中国人,换个角度去看待自己,我希望中国人都来河南看看,就像都要去陕西看看一样,看这个民族这条路是怎么走过来的。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河南,是整个中国的缩影。
明代王士性撰写的《广志绎》中对河南民风的描写:“中州俗淳厚质直,有古风,虽一时好刚,而可以义感。语言少有诡诈,一斥破之,则愧汗而不敢强辩。其俗又有告助、有吃会。告助者,亲朋或征逋追负而贫不能办,则为草具,召诸友善者各助以数十百而脱之。吃会者,每会约同志十数人,朔望饮于社庙,各以余钱百十交于会长蓄之,以为会中人父母棺衾缓急之备,免借贷也,父死子继,愈久愈蓄。此二者皆善俗也。” 对于中华文明孕育之地河南,王士性则不吝赞美之词。他说河南人继承了古代的敦厚风俗,河南人质朴善良,性格豪爽,不欺不骗,更不会干偷鸡摸狗的勾当。这是王士性长期在河南为官对河南人的评价。
你用什么样的眼光看你周围的人和事,周围就会变成什么样。你用温暖的目光看,你会发现善良的人很多。你用冷漠的眼光看,会发现周围都是自私冷漠的人。相处是一种过程,总得经历一段时间才能发现对方的人品。凭主观臆断或者人云亦云的评价总是有失偏颇。
而如今,河南这片土地滋养着的人民也是尽善尽美的。2017年4月11日,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发布大数据:在全国最具正能量省份排名中,河南位居第一!据统计,截至2017年4月1日,在已进行的184期天天正能量全国评选中,河南以正能量人物获奖172次,成为“最具正能量省份”。而他们那些数不清楚的善举背后,是血液里流淌的中华文明的血脉贲张,是融入骨子里的坚强与倔强,是滋养他们的山水对他们的养育教化。
离开故土半载,对那一片生养我二十四年的土地依然眷恋,时常有“吾心安处是吾乡”的感慨,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情结在心里越来越张狂。说是恋家,倒不如说我安土重迁、说我对那片土地爱的深沉。
鲁山~山林深处(拍摄于2017年12月)
网友评论
地市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