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场景,熟悉的理念,就像是刚刚发生在身边的故事。
李玩的父母离异,爸爸另娶新欢,李玩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对李玩宠爱有加。但两代人的观念碰撞,永远无解。
李玩的爸爸给李玩买了一只狗。起先,李玩不想接受,夜间门外,当她听到 小狗狗无助的挠门声及浅吠的声音,动了恻隐之心。将小狗放在了自己的床头,并取名为“爱因斯坦”,从此,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相依为命。
一天,爷爷带小狗儿去菜市场,不小心弄丢了。为此,一个初三的学生,正值心理逆反期的李玩,为了寻找“爱因斯坦”,在自己心里面认定了家庭人员的不重视——事实上,爷爷也是心怀歉疚【但是,作为传统的中国老人,却不会将对不起说出来】,为了寻找“爱因斯坦”,不幸弄伤了脚。多年不出家门的奶奶,为了寻找狗儿,差点迷路回不了家。
为了安慰李玩,后妈从新给李玩买了一条与“爱因斯坦”一样的狗,说是“爱因斯坦”找到了。只有李玩在心里上,显示出了不被理解与尊重的寂寞。
后来,新“爱因斯坦”与李玩建立了情感,却因为同父异母的弟弟昭昭的对狗的挑衅,被狗狗咬伤了,导致了爸爸再一次地把新”爱因斯坦“送进了宠物店。再一次忽视了李玩的感受。
同时,为了生意的爸爸,却将李玩带进了成人的世界。在生意场的饭桌上,为了与生意伙伴互动,再一次牺牲了李玩想去看”宇宙“展览的愿望。
站在李玩的角度,一切大人不理解,让心中升起孤独,而站在家长的大人的角度,孩子,应该是听话的,善解人意的,能够配合大人,在大人的世界里,撑得一切”颜面“。
最终,当李玩看到昭昭学习滑冰的无助时,分明地感受到了什么——
成长的代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