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高声朗诵《孟子.章句上下》,其中的“亲亲而仁民”颇有感触!从孟子的观点来看,作为一个治理天下的君子,虽然珍惜万物,但是谈不上仁爱,虽然仁爱百姓,但是谈不上亲爱。孟子所说的儒家之爱与墨家之爱是有区别的,墨子认为爱是不分远近、亲疏的。“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墨子的观点,儒家是绝对不认可的,儒家是从人心出发,从精神层面去看待这个问题的,觉得爱是一种远近亲疏的次序,是有差别的,儒家之爱是“要以自己为起点,推己及人,由近及远,逐渐扩充至天地万物,最后达到“仁者与万物一体”的境界”。
原文如下: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大意是:
孟子说:“君子对于万物,爱惜它,但谈不上仁爱;对于百姓,仁爱,但谈不上亲爱.亲爱亲人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而爱惜万物.”
个人看法:
关于爱的问题,儒家与墨家各自的视角是完全对立不同的,没有对错。儒家之爱是由内而外,由远而近,推己及人,最后达到“仁民爱物”的深远境界,用孟子的观点来分析,一个连自己都不爱,怎么可以爱家人,一个人连家人都不爱,怎么可能爱别人,一个人对他人都不仁爱,怎么可能对万物珍爱呢?所以,儒家强调的是一种内在精神的反思与修炼,正如《论语》中孔子所强调修炼成君子的三个重要步骤,
第一、“修己以敬”;
第二、“修己以安人”;
第三,“修己以安百姓”。
其中修己是安人和安百姓的基础。
这也是《大学》进一步提炼的修身步骤“格物知致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修炼的功夫是儒家修炼的次第功夫。
反观墨家之爱,在对待父母的关系来说,墨家“即必吾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墨家站在更宏大的社会分工层面来看待爱,墨子认为只有做到“我为人人,人人才能为我”,墨子的观点与西方基督的博爱有点相似,觉得做人一定要爱人如己,这样我们才能够得到别人对等的回报,墨子之爱,其实从外部的物质层面来阐述这个问题,用墨子的观点来看“我要对别人好,别人才会对我好。我对他人友爱。他人才会对我友爱”,由于墨子强调爱无差等,强调兼爱,强调爱的目的是希望他人也爱我们,强调首先利他主义,然后他人才会利我们。墨子之爱也有他一定道理,但在孟子看来这样的颠倒次序的爱是令人无法接受的,墨子之爱是无父无君,是纯粹从物质利益角度看待爱的问题,是反自然人性之爱,是对现存的家庭与社会次序结构的破坏。
所以,孟子的观点很清楚,儒家之爱是自然的、发自内心的、由近及远,由亲到疏的一种爱,这种爱的梯次是“亲亲-仁民-爱物”,最终达到“仁者与万物一体”的境界。
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219:亲亲而仁民
2019-1-2于上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