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山下(三)

作者: 度口 | 来源:发表于2020-06-08 06:04 被阅读0次
    如果你到过羊城,一定会知道有座越秀山。如果你到过越秀山,一定能见到过山上的五羊雕像。如果你顺着五羊指引的方向向山下眺望,你一定能看到滔滔不绝的珠江水。如果你顺着珠江水漂洋过海到天涯海角,你一定能看到一个美丽富饶的海南岛。我要讲的正是四十二年前海南学子在越秀山下的故事。          题记

    7、两封家书

    “家书扺万金,情书慰人心”这是人们在鸿雁传书过程中的深切感受。它描绘了亲人间的情同手足,也描绘了爱人间的无限思念。

    我们的学生时代,寄家书和收家书也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尤其是刚刚入校的那一年。身在异乡为异客。总有诉不完的新鲜事要与千里之外的亲人分享。更有讲不清的牵挂要与亲爱的人相互勾通。所以家书是最好的一种牵挂。

    我们学校的收发室位于南门的一个角落处。那里也是校卫值班的地方,有一位温姓的大爷在那里负责着。那间屋子面积很小,墙面上长满了斑驳的青苔。它静静的窝居在院墙的一角。它的旁边开着一个一米见光的铁门。我们习惯的称它为南门。走出南门便是一片开阔的菜地。菜地里长着绿油油的韮菜和各种各样的花菜。我们食堂平时吃的菜估计也是从那里买来的。

    走出南门向左,有一条沆沆洼洼的土路通向新港路。新港路的左边有一家中国海洋研究所和海军招待所。中山大学的南门也开在那里,旁边是广州市的重点中学六中。新港路的右边有一个专门卖菜的马路市场。是专门为那条路上的居民服务的。我们平时加个菜吃个鱼就是从那个马路市场上买来的。过了市场不远便是珠江电影制片厂了。

    每天早晚,收发室里都挤满了前来领取邮件的学生。它是学生们的精神寄托。

    有人收到信后笑声盈盈,有人收到信后泪眼婆娑。有人收到信后蹦蹦跳跳,有人收到信后举步蹒跚。总而言之收发室那个地方曾经是学生们心情的晴雨表。

    有一天早上,我收到了一封家中的来信。信是我弟寄来的。他告诉我一个好消息,队里包产到户了。我们家承包了两亩水田和两亩旱地。他还告诉我他养的那只母羊生了两只羊羔。母亲养的那只母猪生了一窝的猪崽。这一年我的上学路费有着落了。从信的语调上可以看得出,我弟是兴高采烈的。这是我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的事情。意料之中是那时候靠近香港的广东,对于逃港人员的管制已经没有那么严厉了。街道上已经开始有人摆摊买卖从香港走私过来的小商品。的确凉面料的衬衫已经成了人们的抢手货。摩登女郎也开始穿着喇叭裤在街上显摆了。总之那时候改革开放的春风正在乍暖乍暖的吹着。做为“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广州,一场大的变革已经初显端倪。这一点做为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生们都能嗅到了。料不到的是山高皇帝远的海南岛动作也会如此之快。他还告诉我从白马井那边走私来的手表和收录机也走进了普通海南人的家庭。他也为我买了一台。这些消息让我有着一种说不出的高兴。有了那台收录机我可以用它来学英语和听港台歌曲了。

    也是那一年、我还收到了四舅寄来的家书。他告诉我,最最痛爱我的外婆走了。那一夜我辗转反侧,久久难以入眠。

    外婆曾经是我的偶像。她一生生了八个孩子,靠着跟外公一起经营的油坊养活了其中的七个。想想现在的人们,养上两个都是那么艰难。而外婆的那个年代还是个战乱年代,可见外婆是多么的伟大呀!

    小时候我常常跟着母亲到外婆家去觅食。只要有好吃的她都给我们留一份。现象中外婆总是早上五点钟起床,做饭养猪养鸡后接着去地里干活。她那不足一米五的弱躯,常常挑着百斤的柴火从山上归来。以致于她人老后腰弯得像弓箭一样。她那洪亮的声音常常在骂五舅“好吃懒做”,她常常告诉我们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

    由于一生的劳累,晚年时她落下了病,我入学那年她巳经卧床一年了,尽管那样她还是将她零星的私房钱交给母亲做了我的路费。

    她卧床的那几年,四舅和舅妈一直守护在她的身边。一把屎一把尿的照顾着她的起居。八〇年春节我去看望过她。她总是埋怨自己的身体不中用,拖累了四舅和舅妈。她的一生是艰辛的,也是不幸的。她说她一生没有读过书,没有到过海口市,没有上过一次馆子。我没有料到她会走得那么快。她的离世让我看到了人生的渺小和无常。

    8、校园里的喇叭裤

    入学后的第二年,轻校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礼堂门前有了一个新的电视机,每到周末不少同学围在那里看球赛。看球赛时,常常有人为“容志行”先生带领的足球队吶喊助威,也有人对汪嘉伟的快攻拍手称快,更多的人在为女排的获奖归来击盆而歌。

    那一年,学校扩建了新的操场,一幢综合楼也在操场的东边拔地而起。学校还对学生宿舍进行了改造。在每一层的左边加盖了一座卫生间。

    也是那一年,校园里男人穿起了喇叭裤,女孩们穿起了超短裙,那时候能穿喇叭裤是一种时髦。它象征着一种酷。酷毙了的酷。穿上它有点像美人鱼的那条腿。走起路来一甩一甩的,裤脚在招风。

    那一年,大街上的人们齐刷刷的哼起了“万水千山总是情”,电影院里开始放映着港台的功夫片。林青霞成了男人心中的女神。刘德华成了大众的情人。庐山恋里的那位女主角张瑜的服装秀让女孩们羡慕不已。人们对新鲜事物不再投去好奇的目光。

    那一年,泽均同学组织海南老乡游览了华南植物园和白云山公园,我和他在公园里留下了一张难忘的合照。

    同样是那一年,改革成了人们的口头禅。参与变革是人们的一种共识。不过这一切都不是海南人的首创。因为历史上海南是个流放之地。胆小怕事是海南人的性格。他们在那块土地上与世无争的活了几千年。祖祖辈辈过着知足常乐的生活,所以历史上那些“敢为天下先”的风云人物海南籍的人廖若星辰。所以穿着喇叭裤在校园里显摆的海南人其实很少。

    而那一年我的爱好是读张抗抗们写的小说,里面有很多是伤痕文学。《第二次握手》是其中之一。搬上银幕后人们还是百看不厌。女主角谢芳的媚眼射倒了不少的痴情男。我的床头常常摆放着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新的“文学月刋”。那时候我有点不务正业,总觉的看小说比看数理化有翅多了。

    9、一九八〇年的老乡们

    时间荏苒,转身就到了一九八〇年代,那是八十年代的开局之年,那一年中越自卫反击战刚刚结果不久,巜高山上的花环》戴给了《谁是最可爱的人》。“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也照在边关”。“军功章上有着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那一年,恢复高考后第一届(七七届)的同学开始走出了校门。他们向祖国向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从此红卫轮上少了迈娥和迈红两位老乡的身影。球场也上少了光平和明忠的笑声。他们都依依不舍的走出轻校的大门,却又高高兴兴的等待着领取第一个月的工资。毕业的那天,哥干含情脉脉的对迈娥说“你在海口等我一年,一年后我们一起建设海南。”后来他真的和迈娥做到了“生死契阔,与子成说”。

    那一年,泽均情定海洋所。他的那位青梅竹马教他学会了翻墙而过的轻功。

    也是那一年,绥文的迈燕漂洋过海来看他。还带来了她的妹妹她的嫁妆,她的妹妹微笑的认识了绍利君。后来他俩成了对襟兄弟。

    也是那一年,迈霞有了心上人,我的宿舍里来了一位游先生。他像《冰山上的来客》告诉迈霞“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还是那一年,杨雄同学用他的勤劳、热情和善良感动了朋友的母亲并将她变成了自己的丈母娘。

    还是那一年,凌生才成了年轻的“江湖大盗”偷走了轻校青年教师迈敏的心。

    总之一九八〇那一年是丰收的一年,同学们付出的是汗水收获的是知识。老乡们投入的是情感产出的是爱情。幸福像花儿一样的绽放着。由此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给难忘的八十年代开了一个好头。(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越秀山下(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flc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