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都是以记录静坐中的体会为主,那是因为动态练习中心得比较少,但是这一段时间有了小小的突破。能够把静态练习中的内容运用到动态练习上了。
前几天静坐当中体会悟空所说的“格物”,即:克制按照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事物……
整段话好像是理解,但练习中根本做不到,现在发觉悟空所说的一段话中的每一句都要反复的练习,单纯做到一点就挺不容易了。
克制自己的理解,和因为理解产生的情绪或者概念,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心处在基本不动的状态。先不要想着下面是不是能够在意识影像空间中看到事物的全貌。先能把这第一步做到,就会有很大的不同。想必,《心经》中所说的“以无所得故,心无挂碍”,这个“无所得”,就是不要用已有的观念概念去理解人事物,只有做到了克制理解,才会在内心达到《金刚经》所说的“如如不动”。
以前总觉得悟空讲的东西似乎有道理,但是做到很难,没有一个着手处,但是这几天发现:做到克制“用已有的经验和概念理解”这一点,对动态练习很有帮助,因为我是一个情绪比较多,容易起烦恼的人,所以当我时时的观照自己的内心,克制对周边的人事物用自己的观念去理解时,周边的人事物引起的情绪就会少了很多,尽管还不能做到意识内收和在意识影像中看到事物的全貌(内思),但是停止用自己的固有思想去理解,即便是不能全面的看待人事物也可以减少很多主观上的片面理解,和因为片面理解而造成的各种情绪。
所以练习格物,在面对人事物时克制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经验和观念,静静地看它,真的是动态练习中非常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当然,我觉得要能在动态练习中有效的练习这个第一步还需要静态练习中,尽量把心能静下来,能够做到初步的意识向内感知自心的状态。这个想必也是需要静态练习一段时间的。
顺便把悟空介绍心智转换的长篇分享在下面。
网友评论
我们经常收到一些新网友的私信,询问如何才能快速学会「心智系统转换」。
从这些网友的私信中,能非常明显的感受到,这些网友想尽快“理解”「心智系统转换」。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你用“理解”是没法理解「心智系统转换」的。
因为,你现在的“理解”都是基于已有经验、知识的“理解”,而「心智系统转换」超出你经验、知识,甚至超出你正在用的心智系统,用你正在用的心智系统去转转另一套心智系统,那是很困难的,用老话说这叫以贼擒贼。所以你用“理解”是没法“理解”的,越想“理解”,越是“理解”不了,最后,还把心态搞坏了。
2、写上面这篇分享的网友,已经坚持学了半年时间,从TA的分享来看,最近摸到了一点门道……
我们把这个自媒体命名为“心智玩家”,是希望大家用一种婴儿玩耍一样的心态,来学习「心智系统转换」,像婴儿的意识那样,一片净空。而要做到这点,我们首先要「格物:抛开一切已知,克制理解」。
格物、诚意、正心,首先要从学习「心智系统转换」的本身开始,抛开自己意识中的经验、知识,用一种婴儿般的心理状态去重新看待格物、诚意、正心,只有这样才能一点点开始「心智系统转换」。
格物,是诚意的开始,如果不能抛开已有的经验、观念、偏见、知识,意就很难开始诚,所以,好好感悟一下格物:抛开一切已知,克制自己的理解……
按照孔子儒学《大学》的方法练习「心智系统转换」,其实是很简洁的,牢记下面这张图就行,按照这张图系统练习就行。
这种练习的思路就是孔子说的「诚者,天之道」。从我个人的体验来说,这样的练习最直接、最有效,
如果,觉得这样的练习有困难,也可以按照孔子说的「诚之者,人之道」的思路进行练习,记住下面这张图;
大家可以结合日常的思考,在思考中体验格物、诚意、正心,这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2018年春节之前的一个多月里。我们已经发了很多这样的文章,大家可以去看一下。
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