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同学出事后办理了休学手续,第二年秋天重读高一,每次在校园里见到林大海,他都从老远跑过来问好,林大海庆幸超同学身体没有留下太多后遗症,也在心里祝福这孩子不要太委屈和压抑自己,早日走出阴影。
林大海自小在农村长大,深知小小年纪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苦楚,对农村来的孩子不由自主多一分关注,尽管这样,农村住校学生的问题还是层出不穷。
一个周一的早晨,明媚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好像预示今天会是美好的一天 。
林大海走进教室,自超同学事件后,林大海每天第一件事便是查考勤,班长余同学走上前来汇报:“林老师,辛慧没来上课。”按规定的学生到校时间已经过了15分钟,林大海心头浮现出一种不祥之感。
“滴滴……”林大海拨通了辛慧家长电话,是她母亲接的。
“辛慧怎么没来上课,生病了吗?”林大海多希望自己猜的是正确的。
“林老师吧?辛慧早上说做值日,早早就走了啊!”
担心变成了诅咒,林大海脊背阵阵发凉,从孩子出门到现在,一个小时过去了,发生了什么事?
林大海一方面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安,一方面也知道现在定型都为时过早。给学校说,有什么用,报警也未免有些兴师动众。
林大海皱着眉头走进办公室,他的脑海闪过无数可能性,又迅速被他否决,不会有事的,他甩了甩头,想把那些不好的念头从脑海清理出去。
“奇了怪了,卢龙怎么没到?”林大海听到对面班的班主任李大丽嘀咕道。
电石火花般的,一个猜测像藤蔓一样顽固地缠了上来,盘桓在林大海的脑海——莫非,这两个孩子私奔了?
林大海有这样想法也不是空穴来风,两个班对门,青春期半大点的孩子们情窦初开,互有好感,也是常有的事。
林大海经常苦恼自己的智商,第一直觉下的不良反应往往总是成为现实,如果是好事,当然是运筹帷幄,料事如神的现代诸葛,但每每遇到坏事,他又为自己“扫帚星”似的预测懊恼不已,好像他不这样想事情就会在中途发生戏剧性的扭转似的。
两家家长的围追堵截没有结果,两天后,辛慧和卢龙两个人主动回来了,他们在邻县的宾馆住了两晚,瘦小柔弱的卢龙发起高烧,他们手足无措,钱也带的少,灰溜溜地回来了。
这两天究竟发生了什么,所有人都讳莫如深。一个是城市里从小被惯大的少年,一个是父母忙碌无暇照顾的孤独少女。林大海想,也许,只是两个惺惺相惜的男女同学一次冲动的旅行,什么也没有发生。
可是李大丽班主任火冒三丈,义愤填膺,她斩钉截铁地向学校和家长下了最后通牒:这件事伤风败俗,影响太坏,为了避免其他学生效尤,必须让卢龙转学,没有丝毫余地。学校采纳了李大丽的建议,勒令两人转学。可能是羞于见老师,林大海连辛慧的面都没见到,她就被转到几百公里外的其他地区了。
一个学期后的一天,林大海推着自行车走出校门,便感觉到后背火辣辣的,知道有目光在盯着他,他猛一回头,是辛慧和她母亲,她们蹒跚着走过来,辛慧的母亲没有开口,眼泪已经像断线的珠子垂落下来。
“老师,求求您,让辛慧转回来吧,她在那边不适应,失眠,大把大把掉头发。”
林大海望向辛慧,她的确憔悴了很多,她低着头,仿佛是等待宣判的囚徒。
林大海心软了,他说:“你们去找教务处吧,我接受辛慧同学回到我们班。”
辛慧回到了班里,李大丽担心的这种“伤风败俗”的同学回来会扰乱人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同学们仿佛都选择有意忘却了那些往事,他们并没有歧视和孤立辛慧,相反,同学们相处得都很和谐,班里的同学对林大海的态度还多了份敬意。
后来辛慧和转走后的卢龙再无瓜葛,她上大学后给林大海写过一封信,其中有一句话林大海记得很清楚:“老师,谢谢您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收留了我,让我重新鼓起了生活的风帆。”再后来,辛慧考上了研究生。
林大海后来在一篇教育类文章中看到一句话:遇到问题学生,推一把不如拉一把。他从前并不知道有这样一句话,但他庆幸自己这样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