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无涯,心做舟

作者: 修墨68 | 来源:发表于2018-04-23 14:11 被阅读193次

            2018年4月22号这天,学校学术楼坐满了毕业的学子,校外大雨滂沱,烟雾弥漫。雨季里,学子的家长们怀揣着骄傲、慈爱、不安等复杂的情绪等待着入场子女,这其中也有我的妈妈和五姥姥。奇怪,等待着学位证书授予的那段时间里,我的心却平静地犹如一张春风午阳下的湖面---水波不兴。是因为两年以前经历过一个毕业季的原因吗?还是因为时间短促,自己根本没有时间去紧张?亦或者是心里还操心着怎么样去安排家人的行程呢?

    学海无涯,心做舟

            送走妈妈和姥姥,我终于腾出时间,将这两天一直萦绕在自己心头的结理了理。“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我明白了,在这些年对学业和前程不离不弃地追逐下,读书学习早就成了形影相吊的伴侣,他如春风化雨,悄然渗透到我的生命里,溶于我的血液之中。直到今天,我不再因为毕业仪式而紧张和彷徨;也不会无缘无故地因一个人异地他国而感觉孤独悲伤;即便注定一个人走向而立之年也不会恐慌;更不会因为自己还没有成家立业而深感挫败......

    学海无涯,心做舟

          回忆往事,《周恩来传记》是除了课本以外,第一本属于我自己的书,那本书是爸爸送给我的二年级升学礼物,那本老书和我的回忆一样年代久远,但我还是能清楚地嗅到捧起书的刹那,一股书香的味道、一股阳光的气息、一股发霉的味道、一股植被的气息、还有一股理想的味道。奶奶跟我说过,爸爸小时候学习成绩非常好,只因家境贫寒被迫辍学,但他还是很爱读书。当年,农村还实行“大公社”,大家伙儿得集体干活儿,根本没有偷空的机会,可爸爸还是一逮着空,像是一个人在山里砍柴时就偷偷看书,所以常常完成不了家里的任务,因此他没少挨揍。少时的我,没少听老一辈跟我们说爸爸勤奋好学的事迹,但我们从没听爸爸自己说过。那时候,他只是常常劝解我和弟弟说:“少年读书不用心,不知书中有黄金。早知书内黄金贵,夜点明灯到五更。”所以,当我得到《周恩来传记》时,真是如获至宝,每天捧在手心里、躲在被窝里看,当我读到少年大鹏在私塾里许下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儿时的我,鼻子一酸,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顿时,心中豪气万丈,发誓要以周爷爷为榜样,也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0世纪末,中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着巨大的转变,整个国家由内而外都散发着一个春天的气息,当时没有机会去城市,农村的变化我是亲眼目睹的: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至少大伙儿都能吃个饱饭。慢慢地,家家户户也开始讨论着“奔小康”、过上四菜一汤的生活,当然“要致富,先修路”。于是,村里人克服种种困难,把一条条弯弯曲曲的水泥路铺到了家门外。不久,家里孩子长大去了城市的,已经盖起了小洋楼,买起了摩托车。这样的春风,吹得华夏子孙个个神采飞扬。小学课堂上,几乎每个老师都会说:“中国是一头沉睡了很久的雄狮,现在,正是他觉醒的时候。”小小年纪的我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威武的中华,等不到我长大就已经崛起了。于是,我改变目标---为家庭之崛起而读书。

            就这样,读完小学,读初中。读完初中,读高中。读完高中,读大学。每一个年级就是一个阶梯,一步步,我按部就班。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是弓弦上的箭、纺织机上的梭,身在其中并不知物换星移,生活,还是围绕着学校和家。大学之前,“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成为班长,便以班集体的利益为己任;当上学生会主席后,便以学校的利益为中心。那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个渺小的大人物,就算废寝忘食,也乐此不疲。与此同时,我的思想也在不断被刷新,从加减乘除到地心引力、从中国到世界,六年级时天天关注伊拉克和美国之间的斗争问题,也会和同学们讨论美国9.11事件。世界在读书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立体,却又那么的遥不可及,一切未知的人事物都在牵引着自己的好奇心,但自己心里清楚考上大学才是终极目标。

            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步入自己盼来的大学,却仿佛一脚踩进了个旋涡,我使劲儿挣扎,却多次沦陷不可自拔。原因是我发现我错了,我指望着读完大学,便可以自由飞翔,我就有能力回报家庭,让家人衣食无忧。多么幼稚!摸爬滚打了些时日,我逐渐明白了,大学很大程度上来说只是一个经历而已,前程---仍旧在一条看不见的路尽头。那时候,我恨读书欺骗了我这么多年的光阴,读书欺骗了这么多人感情,我甚至觉得读书无用,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大把的时光去创造个更好的条件。然而,恨也无用,焦灼也无用,只能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相信只要行了万里路就可以找到出路。从校园里逃出来,开始四处奔走,我放下书本逃课去远方,去观望的城市的烟火、去体察生意场上的艰辛、去闻花香、听鸟语、去随波逐流。跌跌撞撞,一无所有时,我离开学海,最后还是空无一物的回去,最后差点丢了自己的学位证书。

            大四,回归校园,我结识了洪应明的《菜根谭》,也受到了罗素《幸福论》的指导。除了哲学系的何老师,这两本书便是我大学本科时代最好的向导。《菜根谭》说:“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罗素认为 “幸福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必然是恬静的生活,因为真正的快乐只能存在于恬静的气氛中”,我相信他们,我从生活的波折当中明白了他们所说的话。我也明白了为什么前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的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前人的生活经验是---三思而后行,实际的行动建立在思考之上,如果不会思考,除了运气的因素外,行动肯定会有差池。读书就是去找一个满腹思量的智者,指导自己为人处事。

          喜怒哀乐、悲惨忧郁都在掌控自己的心境,傲慢无礼、妄自尊大也都自影响着个人为人行事,不可否认,这些都源于一个人的思想,然而思想千丝万缕,很难理出头绪,什么是思考的重点?哪儿才是思想的源头?

          “认识你自己”,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如是说。当我意识到要去认识自己时,周边环境和自己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以概括这之后的心境。在泰来留学期间,我尝试着去认识自己,把自己放在正确的位置,去尊重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老师,这样相处就变得容易了。比如,作为中国人,我个人很是为已经崛起的祖国感到骄傲,起初,当课堂教授拿中国的经济案例时,内心总是充斥着一股强大的优越感,似乎作为中国人,好像我们总比别人高人一等、我们的头脑也会比他们更聪明有一些。然而,等实际做起课业项目来,不管哪个国家的人,实际上,同学们都会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些人在某些才能方面,甚至可以远远甩上自己几条街。认识我自己,一个纯粹的人类,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缺陷,当然其他人也是。国家做为我最重要的归属之一,她的尊严,个体理当去维护,但却不能因此从内心里生出不恰当的优越感。

            泰来读书的这段经历,有太多的资源让我认识到自己,不论是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解与尊重、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体谅和宽容。这段经历也让我更加确信:读书,就是找一个忠实的朋友相随而行、和一个良好的导师斟酌谈心、与一个可爱的伴侣谈情说爱、享受一个优婉的安慰者抚慰灵魂。

    学海无涯,心做舟

    布特拉再也

    2018年4月23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海无涯,心做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oeh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