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也就是5月9日十一点零三分,巴奴火锅的公众号发布了一个营销活动——推荐好食材,拿万元奖金。
这个活动很简单,也不新鲜。
说很简单:
活动的策划很简单,无非是一项有奖征集活动。
参与的方式很简单。
说不新鲜:
是有奖征集活动已经被人玩烂了,征集食材活动也有无数商家玩过。
这样的营销活动不够新奇特,也不够高大上。
一些营销专家和商家恐怕很不屑这种营销活动。
但是营销活动的效果,不是以是否新奇,是够高大上来判断的。
营销活动的效果,要看投入产出比的。
先看投入。
一是精力的投入。
巴奴这次活动的策划很简单,作为一个懂点营销的人来说,恐怕用不了多少时间就会策划出来。
精力的投入,可以忽略不计。
二是资金的投入。
设了三个奖项每个奖是4000元储值加1000元现金,实际花费不过几千元而已。
再看产出。
营销活动的目的无非是四个。
树立品牌形象、获客、留客、增加收入。
就巴奴这个活动来说,这么少的投入,能达到一个目的就是成功、
虽然,我判断他的后三个目的也会达到,但是尚需时间去验证。
他的第一个目的已经达到了。
巴奴一直在强调产品主义。
这次征集食材的活动和其核心理念是吻合的。
从树立品牌形象上看,强化了消费者他们产品主义的认知。
而且,如果真能征集到好的食材的话,就丰富了新的产品线,出现新的爆品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当然了,效果还要看传播面和参与度。
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阅读量已经达到了 2.5万 ,并还在上升趋势。
随着下一步投票评选食材活动的开始,阅读量还会产生裂变。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为巴奴评功摆好。(巴奴也没给我稿费,如果给了我也不会拒绝,哈哈)
主要是想和大家一起研讨一下这次活动背后的逻辑,以供餐饮界同仁参考。
总结,巴奴这次营销活动,给了我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一、营销不怕简单,也不怕模仿。
简单的未必不好,模仿别人也并不可耻。
只要有效就好。
比如,大家感觉发传单很Low,但是依然有很多店家就是靠发传单成功引流了——就看你传单设计的怎么样。
比如,大家都在玩储值,可是很多消费者依然买账——就看你值不值得他常来.
比如,很多人都认为晒朋友圈过时了,可是许多客人还在晒——就看你值不值得被晒。
比如,抽奖活动烂大街了,可许多消费者还是很期待——就看你奖品是否吸引他,
所以,当你没有好的营销手段的话,未尝不可以试试原始的办法。
二、营销一定要注重效果。
也许你会说,废话,我能不重视效果吗?
但是你考虑到投入产出比了吗?
餐饮不是互联网企业,大部分都不能靠烧钱来获客。
而且,你又不是瑞幸咖啡,有大把钱可烧。
即使,有大把钱可烧,瑞幸可以靠烧钱来冲击星巴克,形成局部垄断,餐饮业却不具备垄断的基因。
前边讲了,营销的投入除了资金还有精力。
如果你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营销上,忽略了菜品、服务等等,那么即使你的营销很成功,那么来了的客人也留不住,营销越成功,死得越快。
三、任何营销的成功都是有前提的。
就像前边说的那样,我是主张可以模仿的。
但是,关键是你是否有模仿的能力。
就拿巴奴这个活动来说,他能迅速传播,是因为他有大量的粉丝,如果没有几个粉丝,你搞这个活动根本传播不出去。
任何的成功案例,都是有前提条件的,如果你不具备这个前提条件,那么模仿注定失败。
你可以说喜茶、鲍师傅是雇人排队。即便是真的,你有那么多钱来雇人吗?
你可以说,小米的饥饿营销是噱头,没啥稀奇,但是你的产品有小米那么高的知名度吗?有小米那样在性价比层面不可替代吗?你搞饥饿营销,极有可能把客人送到别人家去。
你可以说,胡桃里不就是搞了演出吗?可是你又有胡桃里背后的演出资源吗?你有胡桃里的策划能力吗?
四、营销要注意管理消费者预期。
我之所以判定巴奴的获客、留客和增加收入的目的也会达到。是因为巴奴具有品牌势能,而且产品和服务都是一流。
消费者去了不会失望,肯定会产生复购。
在现实中,我们见过了许多没有管理好消费者预期的例子。
比如,有的店,把菜品拍的非常漂亮,可是消费者去了看到的确是“卸了妆的美女”,非常失望。
有的店,把自己的口味夸到了极致,可是消费者一去,却纷纷吐槽难吃。
这些菜品的品相并不难看,也并不难吃,只是没有管理好预期,把消费者的期望值提高了,结果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最后一个启示是,新奇特高大上的营销,只能被业内人士记住,老百姓记住的大多是简单粗暴的。
比如,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把巴奴这次营销活动的链接附在后边,感兴趣的可以点开看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