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路撒冷:三教圣都 (十四)| 穹顶大殿
穆斯林的天下
谟诃末死前,未指定嗣位教统,上帝所传的“口谕”亦未明示,而其大弟子Abu Bakr(伯克尔,谟氏娶其女Aisha为妻,见上集)既享威望,被拥为嗣位教统。然而谟门之教,终以教统嗣位无礼法而血溅教门,Abu Bakr之后,嗣位教统,多被刺杀,鲜有幸免者,宗派纷争,迄今未熄。
Abu Bakr率军北上,略波斯国,于633年,兵抵巴勒斯坦(隶属拜占庭)东面的死海附近,击败拜占庭的守军。
634年,Abu Bakr卒。继位的是教祖谟氏另一高足Omar(欧麦尔),取号为“信徒大统帅”(Commander of the Believers)。Omar率军自东面袭击犹地亚,击溃拜占庭军,入主巴勒斯坦。当地犹太人久已不堪拜占庭人的欺凌,箪食壶浆迎迓新主。
耶路撒冷城内居民多为“耶稣一体论”信徒(一体论,详看第十二集), 以教长Sophronius为首,仍然固守不屈。耶路撒冷既是谟氏夜游觐神之处,穆斯林人必占而有之而后快!穆斯林军队婴城数月,于638年逼降Sophronius。耶城受降后,犹太人因助战有功,欲徙200户人入耶城,Sophronius只许50户,Omar卒以70户许,并许以在西墙前祈拜。
Omar白衣百驼入耶路撒冷,登圣山(Temple Mount),至奠基石(Foundation Stone,即亚布拉罕初受神谕之处,详见第二集), 面朝麦加而拜。Omar拜毕,凝视远方,感慨而叹:犹太、基督何足论哉!今日伊斯兰立于圣山之巅,余无负先师遗志矣!
Omar治下之犹太、基督、多神教诸民,一律被视为dhimmis,即“异教贱民”之意,其身份远低于穆斯林人,不得于穆斯林人前大声说话,遇见穆斯林人时须避之于路旁,无权宰杀禽畜,等等,而此等“异教贱民”以纳重税换取容身之地(蒙古人入主华夏时,对汉人、南人的政策与此类似)。“异教贱民”的社会地位低下自不待言,而Omar对他们的信仰未有强行易教的政策。
穆斯林人深信耶城去天国最近,故阿拉伯贵族迁徙至耶城者日众,谟氏之Quraysh(古莱什)族人为首批侨民,他们以死后葬身此地为夙愿,冀末日审判(Judgment Day)时捷足先登。
Omar任命谟氏妹夫Muawiya(穆阿维叶)为叙利亚总督,兼治巴勒斯坦及耶路撒冷。
640年,Omar入埃及亚历山大。642年,又略波斯萨珊王朝,波斯人多信火祆、谟尼教,穆斯林入主后,皈依谟门者甚众。此时上距谟祖辞世仅十年,穆斯林帝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所控之地西起埃及,东至今日之阿富汗,北抵拜占庭,南及印度洋,泱泱哉疆土之广袤!
644年,Omar遇刺而死。Osman(奥斯曼,谟门早期弟子)继位,是Muawiya(穆阿维叶)的堂兄,十年后也遇刺身亡,继位的是谟诃末的女婿Ali(阿里,娶谟祖女Fitima为妻)。Muawiya(穆阿维叶)请Ali为他堂兄报仇,被Ali拒绝,两派因此开始内战,Ali党被击溃,死于伊拉克,史家所谓“四大正统哈里发”(Righteous Caliphs)时代至此告终。哈里发者,源自Khalifat Rasul Allah,英文简称Caliphate,其意为“上帝使者之继承人”,后来成为伊斯兰国君主的代名词。
伊斯兰教之入中土,史家多以为在650年前后(唐贞观之末,高宗之初),由分陆海两路至西北、广州、泉州(泉州之圣墓即谟氏弟子之墓),始称“天方教”,《辽史》始称“回回大食”(以十世纪后回鹘人多信伊斯兰教之故),后世遂称回民之教为回教。
白衣大食
661年,Muawiya(穆阿维叶)既败Ali,在耶路撒冷的圣山被举为“信徒大统帅”(Commanderof the Believers),是为Umayyad (倭马亚,穆氏为倭马亚族人)王朝之始(倭马亚人尚白衣,是故中国史书亦称之为“白衣大食”)。Muawiya(穆阿维叶)的首都设在大马士革(Damascus,叙利亚),而对耶城情有独钟,于圣殿旧址南面设行宫,便于巡视居住。Muawiya(穆阿维叶)屡次出兵犯拜占庭,未有所获。
Muawiya(穆阿维叶)幼时生长于阿拉伯半岛,与犹太人为邻,对异教民的政策较宽容,竟有大批基督、犹太民加入穆斯林军队。犹太人隆重礼节时,可获许至圣山的“至圣所”祈拜,迁返耶路撒冷者益众。Umayyad(倭马亚)境内之犹太人遍布各地,以善理财、贸易见称,竟有以幕僚跻身于穆斯林贵族者。
680年,Muawiya(穆阿维叶)驾崩,年逾八十,后人谥之以“阿拉伯族之凯撒”。他儿子Yazid (亚齐德)嗣位,而此君驽骀昏庸,嗣位未久,内乱四起,打响穆斯林二次内战。谟诃末的外孙Hussein(侯赛因)欲为其父Ali报仇,率众起义,可是,复仇未遂,却身首易处,殉义于伊拉克, 穆斯林自此罅裂,分成二大宗,洎乎今日:Ali党族为Shia派,即什叶派;另一党为Sunni派,即逊尼派。
685年,倭马亚族之Abd al-Malik(马利克)嗣大位,而此时之穆斯林帝国已经一分为二:伊拉克、波斯、麦加皆为起义党人所控,倭马亚势力仅限于巴勒斯坦、埃及及北非新征之地。
穹顶大殿
今日耶路撒冷的名胜古迹,最引人瞩目者,莫过于圣山之Dome of the Rock,中文名为“圆顶清真寺”,其实这座伟大的建筑并非清真寺(Mosque),是Abd al-Malik(马利克)挪用埃及王国七年的财政收入建成的。鎏金穹窿,直径60英尺(近20米),金光闪耀,破空而起,置于圆形巨柱之上,柱下为八角形廊墙,廊内又建三重环道,穹顶阳光正好照射在奠基石(Foundation Stone)上,精美绝伦。整体结构既有耶教殉教堂(Martyrium)之八角围廊,又具麦加克尔白(Kaaba)神殿之环形经墙,其非一般清真寺,显而易见也。此地(The Rock)既是亚布拉罕(Abraham,详看第二集)祭天之地,大卫王(King David)及所罗门(Salomon)圣殿旧址,是人类通往天国之所,神圣无比,所谓“圆顶清真寺”者,实为祭天神殿,毋庸置疑。穹顶大殿于692年竣工,瞰视基督徒之圣墓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似乎向世人宣示:上帝之真谛,非伊斯兰莫属。
705年,Abd al-Malik(马利克)卒,其子Al-Walid(瓦利德)继位,圣山南面的阿克萨清真寺(al-Aqsa Mosque)正好竣工,与“穹顶大殿”相映交辉,是穆斯林信徒每周五祈祷之地……
倭马亚王朝首都在大马士革(叙利亚),而王朝贵族无不以居耶城为荣,是故,时不过几年,耶城之豪宅贵府,鳞次栉比。
至此,倭马亚伊斯兰帝国趋于鼎盛,疆土所至甚至包括了今日的西班牙。耶路撒冷俨然已经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其盛况不亚于麦加。
城中犹太民、基督民与穆斯林民虽等级各异,而各自保持自己的信仰,互不侵犯。许多犹太人从旧日波斯国迁返耶城,多聚居于圣山南面,得至圣山祈祷,他们以为“穹顶大殿”是犹太圣殿之复活……
然而,Al-Walid(瓦利德)死后,王祚数传,至720年,Omar II(欧麦尔二世)继位,一反前朝政策,禁止犹太人至圣山祈祷朝拜,犹太人只好围绕圣山四周的墙垣祈祷,或潜入地道,暗中祈祷……
荀子曰:物禁大盛。倭马亚王朝贵族于耶城豪府淫逸享乐时,岂知其衰亡之速哉!西边有Charles(查理)者已经击溃百战不殆的穆斯林军,朝内异党虎视眈眈,伺机颠覆……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