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回到知识源头

作者: 王佩 | 来源:发表于2017-02-16 23:49 被阅读1905次

昨天承蒙网友好意,转了一篇“得到”的文章,说的是音乐家通过研究小白鼠,发现了流行音乐的秘密。那就是流行歌曲普遍使用的AAB(两段旋律相同的歌词加一段旋律不同的副歌)模式,在小白鼠身上也是成立的。只要给小白鼠投喂食物A,连续几天后,在换成食物B,它们就会跟兴奋,从而给“重复+给出新的”AAB模式给出了实验室证据。从此,人类文化中许多不解之谜,都一下子水落石出。奥巴马的演讲词,英国梅首相怒怼反对党的晨间辩论,原来都带着小白鼠的文化基因,用这种方式,作者顺道把中国的《诗经》也给解释清楚了。

这位作者转述的内容,来源于国外的一本书,但是作者并没有白白转述,还附赠了关于《诗经》的解释。这类写作在中国非常流行,号称“知识变现”,就是把古今中外无论是谁的知识都拿来,掰开了,揉碎了,卖给读者,换成现钱。据说,有的知识小贩,通过这种方式已经获得了上千万元的订阅费。这还仅仅是起步。

在知识领域,有四类人。

  1. 知识消费者,求知若渴,但不懂的独立思考,热衷于购买知识小贩们兜售的任何东西。

  2. 知识零售商,兜售二手三手知识,在互联网上贩卖,并且在兜售过程中加入自己的私货。

  3. 知识批发商,类似于批发商,他们把思想家们的知识,加入一些个人的思考,包装成畅销的概念,或者写成畅销书。

  4. 知识源头,真正带领人思考,教会你思考的思想家: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帕斯卡,摩西,使徒,孔子等等。

谁都知道应该回到知识源头,这样比接受层层转手的信息好处要多很多,但是知识源头的东西往往非常难读,与现代人的思维有距离,需要有人点拨,需要下苦功读,虽是甜水,但带着沙砾,蠓虫。

《创世纪》的故事,清楚地诠释,为什么人类的始祖,会犯下原罪,被逐出伊甸园,就跟知识传播中的信息扭曲有关。

耶和华造了伊甸园,对亚当说:

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我们把耶和华上帝的这段话记下来,称为知识 A:

耶和华所造的,唯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蛇对女人说:

神岂是真说不许你们吃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吗?

我们把蛇的话,称为知识 B

女人对蛇说:

园中树上的果子,我们可以吃。唯有园当中那棵树上的果子,神曾说:“你们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们死。”

我们把这段话记下来,称为知识 C:

蛇对女人说:

你们不一定死,因为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

我们把这段话记下来,称为知识 D:

于是,女人见那棵树上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来吃了。又给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

我们把这段话,成为行动 E: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从 A到E 到底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说蛇是狡猾的,他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做了什么?

知识 A:“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知识B :“神岂是真说不许你们吃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吗?”

A,说的是,所有果子都可以吃,唯独一种果子不能吃。

B,在传播中,故意混淆了原话,说所有果子都不能吃。这样诱使夏娃的思想也发生偏差。

结果,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我们对比A和C。

知识 A:“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知识C: 园中树上的果子,我们可以吃。唯有园当中那棵树上的果子,神曾说:“你们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们死。”

在蛇的B路径思维模式的误导下,夏娃的C发生了明显的偏差,她夸大了上帝的原话A。因为A,没有说过也不可摸

偏差是可以传染,扭曲是可以传递的。这在心理学上是有依据的,只要一方提供一个错误的思想框架,另一方感受到了这种张力,为了寻求平衡,缩小两个对立立场之前的距离,也会产生偏差。

很多商贩都利用这种心理来做生意,喊出一个不合理的高价,等我们还价。而我们为了缩小分歧,就靠近商贩的价格喊出一个自己不情愿的还价。最后以我们的还价成交,但是商贩已经得到了他一开始就真正想要的价钱。

蛇就是这样做的。看到C的偏差,蛇心中有数了,既然你的思维已经被带偏,不妨真真假假再带一次。

我们再来对比A和D,发现发生了多么可怕的事情。

知识 A:“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知识D:你们不一定死,因为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

在蛇半真半假的话语中,最基本的信息,事关人类前途和终极命运的信息,就这样被篡改了。

让我们从知识A到行动E再理一次:

知识A:“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行动E: 于是,女人见那棵树上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来吃了。又给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

这个“于是”,“于是”得没有任何道理啊。

除非人类脑子进水,才去挑战造物主,这么明显地去违背他的命令。

但是再看,从D到E,就太符合逻辑了。

后果被缩小了,必死,变成不一定死,心存侥幸。人类的认知就这样被蛇误导和扭曲。

这告诉我们:要回到知识的源头,不要被中间的信息二道贩子给误导。

正如Python社区的“大妈”Zoom.Quiet在一篇文章中所写的:

知识源头之所以非常难啃,是因为在信息通路中:原创->再创->传播->营销->听说,每一个 -> 即,每一次传递,都被有意无意的添加了无用甚至于相左的东西。想溯源到达, 要耗指数级的额外能量。

所以, 直接啃源头, 看起来慢, 宏观上, 其实更加快。

对于他的话,我简直不能同意更多。

把给知识贩子的钱省下来,读点几乎免费的原典吧。


关于转载问题:请统一联系我的经纪人南方有路
想与我进行更深入的交流请点击《好中文的样子》写作私密群

相关文章

  • 为什么要回到知识源头

    昨天承蒙网友好意,转了一篇“得到”的文章,说的是音乐家通过研究小白鼠,发现了流行音乐的秘密。那就是流行歌曲普遍使用...

  • 新时代知识的获取方式

    站在知识源头 知识源头也就是知识最初产生的地方,具有知识密度高、信息真实度高的特点。 为什么非得站在知识源头? 通...

  • 【一米儿】源头之爱

    穿越光年 回到源头 空 空 空 空无 问:“为什么是这样?” 源头:“真相就是空。” 无语。 源头:“就是无语,无...

  • 回到源头

    幸福是需要修出来的#每天进步1%,幸福12班,20-王青青—晋江 2017.11.28(151/365) 【幸福三...

  • 刻意找寻知识源头-《跃迁》

    【核心概念解读】 到底为什么要寻找知识的源头,什么是一二三四手知识? 古典老师在《跃迁》里有比较详细的描述。 就像...

  • 区分一二三四手知识,找到知识源头

    什么是知识的源头?为什么说找到知识的源头那么重要?今天这篇文章属于第几手知识?如何辨析一二三四手知识?有哪些方式让...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为什么要选这个标题,因为我今天除了推荐三本书,更想讲的是知识源头以及如何读书。 ...

  • 对于知识的一些感悟

    1、知识源头:首先得找好知识源头,即选择的重要性,要选择那些无论短期或者长期都有用的知识。古典老师在他的文中也给出...

  • 靠近知识的源头走一走

    今天上小空的日精课,里面有一个思考题,是什么是知识的源头?为什么要靠近知识的源头?长期接触四手知识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 一手信息

    一手信息是知识的源头。知识的源头,就像河流的源头一样,是知识发源的地方,是知识被创造出来的地方。源头的知识深度 质...

网友评论

  • 思想筆記:老師我就在進行西方經典百冊閱讀計畫,已經讀了荷馬史詩,舊約聖經,希臘三大悲劇家,正在讀希羅多德的歷史。我雖然程度不足,但相信培養這個興趣愛好,有一天也能激盪出什麼的😊
    思想筆記: @王佩 哈哈又捕捉到矜貴的驚嘆號了!
    王佩:@olamha 太值得我学习了!
  • Lotusmiao:超棒!
  • 路人葵:白鹭立雪,愚者看鹭,聪者观雪,智者见白。

    哈哈哈 又想到这句话了
  • 那些风:知识源头难道不是思考么,如果孔子苏格拉底都读过原典,那创作原典的人又是读了谁的原典,如果都靠原典,知识是无法开始的。但是本文的意思我懂了:欲渔者不受其鱼。
    5fc5e06fdcbf: @那些风 有些人是天才。
  • 麦麦果:其实看了玉佩老师文章涨姿势,每天学一点
  • ly诺:所以有的时候我就在想,我的真的进步了吗?好像没有,一直在吃两千多年前的老本儿。
  • 婴儿看世界:同意观点,就像大家喜欢看圣经小故事,却没几个人通读熟读甚至默背一样,习惯性用最短时间去获得自己认为最大价值的东西,简言之就是“懒”。不过这个是双刃剑,看怎么说了。挑骨头吧,“就会跟兴奋”。
    王佩: @婴儿看世界 谢谢你的支持
  • 2fcc1c4803af:也许年轻,还看不懂!
  • 鼠标土豆:悟道思源!
  • 亦农:我再一次声明,我参加王佩老师的私密群算是值了
  • 四片竹:要这么说的话,回到经典也还是不够的,还要进一步回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去思考。思想家也是人,那些伟大的思想,很多也是从他听了同时代或更早的前辈那些智慧之后,从他自己那颗平凡的大脑里想出来的,而且后来的发展也证明了伟人也有犯错的时候。如果我们只是要应对生活,用些转手的知识无伤大雅,但是如果要做学问,那就复杂了,资料、知识、智慧、思想,这几样东西听起来差不多,实则应不同对待。
  • 叮宕:一个最常见的误解是知识源头非常难啃。知识的源头并不难,而是需要时间去推敲。比如内经第一篇中,四个字:食饮有节。这四个字何其好懂,但你立马就会发现,节有很多解释都是解释的通的。比如节是吃饭要有节制,别暴饮暴食;比如节代表吃饭要规律,要有节奏;再比如,节可能还代表着节气,让你别冬天吃西瓜。
    源头的东西,其词简单而淳朴。但朴素往往对应着思维层次更高,更抽象,理越奥。
    知识还是像作者说的,由源头而下,闭阻出而出,还要加上人生的阅历才行。这是一个抽象现实化的东西。
    叮宕:@王佩 恩。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光一君二臣三佐五使,看出的东西真的太多。比如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比如数9的配比,比如兵法上的正奇……
    王佩:@叮宕 说得太好了,中医还有一句话“君臣佐使”,说尽了世界上用药的秘诀。
  • 十六画生的写作:做到知识的零售商也需要能力,如果不是把知识当做娱乐贩卖,也算是有良知的知识贩子。
  • 沐沐周:眼睛习惯了刷屏手指的速度,就没耐心读大部头经典了。跟不上时代的隐形恐慌,同时逼迫大家去追捧流行的碎片,既显示了自己的渊博,满足了成就感,又省下了自己下苦工啃经典的时间精力,何乐不为?于是小商小贩的快餐大行其道。
  • 子不能说:没有“转手知识”的积累,啃不了原典。好比你要找水源,往往是从下游开始,顺着河脉往上走,这是个不可缺的过程吧,若一开始就奔着“源头”去,反而不知其踪。
  • 吴偶:学习了,读了很多遍圣经,却从来没有发现这样的亮光。回到源头,得真智慧。
  • 1b23cf454d7f: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要回到知识的源头去思考,去学习,去超越👏👏👏👏
  • 璞玉自然:元知识,好!
  • 7f85b68072ac:看经典!看经典!看经典!
  • 一坪海岸线:篇头关于知识领域四类人的列明,真是太棒啦。大家都把眼光放到了前三类,却不愿意去回到源头学习:joy::joy::sob:
  • e99038676a72:胡适说他的方法中有一个就是“历史方法”,把源头和尾巴找到,中间就清清楚楚了。唯其如此,才能少上当。
  • 3908d6bf439d:是也乎 ╮(╯▽╰)╭

    无法同意更多……
    (●—●)
  • 勤劳的亚瑟:不觉明厉

本文标题:为什么要回到知识源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tqk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