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灵公篇第十五·三二(411)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钱穆译】先生说:“一个在上位者,他的知足以知到此道了,若其心之仁不足以守,则虽知得了,仍然必失去。知得了,其心之仁也足以守之不失了,但不能庄敬以临莅其民,则其民仍将慢其上而不敬。知得了,其心之仁又足以守,又能庄敬以莅往其民,但鼓动兴作,运使其民时,若没有了礼,仍还是未善。”
【杨伯峻译】孔子说:“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不能保持它;就是得到,一定会丧失。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能保持它,不用严肃态度来治理百姓,百姓也不会认真[地生活和工作]。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能保持它,能用严肃的态度来治理百姓,假若不合理合法地动员百姓,是不够好的。”
【傅佩荣译】孔子说:“以明智获得百姓的支持,如果仁德不足以保住他们,那么即使得到了,也一定会失去。以明智获得百姓的支持,仁德又足以保住他们,如果不以庄重的态度来治理,他们就不会认真谨慎。以明智获得百姓的支持,仁德又足以保住他们,再以庄重的态度来治理,如果动员时没有合乎礼仪的要求,还是不够完美。”
之,就是官位。及,达到。莅,到,这里引申为对待。动,行动,行事。
傅教授说本章的十一个“之”是指百姓,有待商榷。倒是杨先生的解释为禄位或国家显得合理一些。钱先生第一句解释为道,后面解释为百姓,意思也通。因为只有道或官位才要及、守、得、失,只有百姓才要莅、动。那么我们就按官位或道来解读本章。
官位或道的得到,要靠聪明才智达到,但如果不以仁德坚守,必然会得而复失;聪明才智达到了,也能坚守仁德,但如果不以郑重的态度对待所得到的官位或道,民众还是不会恭敬;聪明才智达到了,也能坚守仁德,也能以郑重的态度对待,但不以礼来行事,还是不够好。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正确地对待得到的官位或道,不仅要聪明才智,还要仁德坚守,庄重对待,并且以礼来指导行动,这样才算是好。孔子是讲上位者如何对待得到的官位,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
卫灵公篇第十五·三三(412)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钱穆译】先生说:“一个君子,不可从小处去赏识他,但他可接受大任务。一个小人,不能接受大任务,但可于小处被赏识。”
【杨伯峻译】孔子道:“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小人不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却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
【傅佩荣译】孔子说:“君子没有办法在小地方显示才干,却可以接受重大的任务。小人没有办法接受重大的任务,却可以在小地方显示才干。”
小知,小事情。大受,重大事情。
本章是讲君子和小人所能接受的事情大小不同,君子有理想、有追求,常志存高远,目标远大;小人缺少大志与远见,接受不了大的事情。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26》)君子能忍小所以不会乱大谋,小人则不能忍小而乱了大谋。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17》)君子不会因为小利而影响成就大事,而小人往往因为小利做不成大事。
君子和小人因为理想追求不一样,所以他们达成的目标的也不一样。小人永远做不成大事,而君子永远不要在小事情上纠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