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大学学的专业是广告学,选择这个专业的原因是,涉猎的课程特别广泛,绘画、设计、动画、创意、文案、摄影、摄像、市场营销等等,总之看一眼课程表就很心动,预感未来的学习生活一定会丰富多彩。
而且我已经有了一点关于就业的意识,心想着,说不定在接触和学习这么多技能之后,能发掘自己的兴趣和潜力所在。
我们专业的老师,大多是在业内有所建树的大牛,浸淫行业多年,他们有一种共通的气质,就像广告这种商业艺术一样,老师们也是既商务又充满艺术家的离经叛道。
商务体现在,老师们觉得,既然学生交了学费来上他们的课,那么师生之间就是一种明确的甲方乙方的合作关系,所以乙方一定会拿出干货让甲方满意,并对甲方提交的各种烂idea进行一轮轮的改稿。
离经叛道体现在,老师们都不那么“为人师表”……
策划课老师常年穿一身黑色,用发胶把中长发抹成油腻锃亮的“S”形;
创意课老师一节课说20个他妈的,抽3颗烟,并叫嚣着“你们去教务处举报我啊”;
动画课老师无心授课,一边给我们放杜蕾斯广告合集,一边跟女同学谈心:“你不喜欢学软件哦?那你喜欢什么呢?画画?拍照?旅行?一看你就是文艺青年……”
这种自由的学习氛围,让接受了10多年应试教育的我感到惊奇和有趣,曾一度,我觉得我选了一个最棒的专业,并暗暗坚定决心,希望自己未来会在广告这条路上走下去,成为一个既专业又很酷的广告人。
2
大二那年暑假,我和几个同学热血澎湃地去国内一家排名靠前的广告公司实习,本来打算待到学校上课直接回学校,后来仅一个月多一点,我就心灰意冷幻想全部破灭地收拾行李回家找我妈了。
我承认,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还没有适应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身份转变。
但其余所有让我大失所望的因素,也活该我倒霉,我几乎遇到了所有广告从业人员最不爽的事情。
我们整个team严重不和谐,头儿的实力不足以让我们崇拜却又装逼爱骂人;两个正式员工把我们当傻子,一边黑着脸让我们做一些重复无意义的任务,一边跟头儿打小报告说我们不听话;组里还分小帮派,保持中立都会遭黑……
我当时就非常想不明白,我就是一个来学习做事的实习生,为什么要消耗过多精力在人际关系上?
于是我在文案上发力,想努力证明自己是个可塑之才,但到底还是缺乏实际案例的操作经验,给产品起名字,我熬夜查了很多资料写了30个,结果第二天头儿瞄了一眼就叫我重写,没有一个名字让他的视线多停留一秒。
就这样,复杂的工作环境+专业上的能力欠缺,让我非常有挫败感,我觉得我并不适合干广告,我甚至觉得我不适合写文案。大学的后两年学习生活,我依然过得很充实,但是内心已经失去了未来的职业目标。
如果你也有过这样的感觉,一个你原本坚定的目标,在现实的击打下变得溃败不堪,你应该会理解,我陷入了一种巨大的迷茫中。
3
大四上学期,校招就开始了,很多同学开始穿起正装,将头发梳成大人模样,打印了十几份简历,赶场一样参加各种行业各种工作地点的招聘会。
但我没有,因为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
我开始看书,并对周围人说我要考研,其实就是为看书找了一个借口,我想我需要安静下来仔细想一想,而看书能让我不那么焦虑。
隔年春天,学校的招就处开始催促毕业生签三方合同,而大部分同学也都找到了一个差不多的归宿,我有点着急了,开始在招就处的网上刷招聘信息。
有一天,我刷到了北京一家出版方向的文化传媒公司招聘文字编辑的启示,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既然我从小到大都喜欢看书,我为什么不去试一试这份工作呢?
就这样,我在北京二环建国路一座历史悠久的商业大楼扎下根来。
与书稿为伍的日子是简单而充实的,同事也大多数都是与这个浮躁时代隔着一段距离的读书人。多年的阅读习惯使我保持了对文字的敏感度,我进步飞快,很快就开始担任一些著名文学杂志的编辑校对。
但两个月后,我还是跳槽到一家金融公司,开始学习运营企业微信公众号。
那是2015年的中下旬,我嗅到了新媒体编辑将会成为热门职业的气息,而文字编辑,作为传统出版行业的一部分,在这个90%的职业都离不开电脑的时代里,尤其是在北京,依然只需要与一纸书稿打交道,可见未来整个行业将面对大幅度的调整和升级。
这需要一个过程,但我等不了,因为很现实的一个问题是,我需要在北京生存下来。
但我至今都感激自己在毕业之际,果断地选择投入到一项工作中去,而不是家里蹲,因为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而裹足不前。
迷茫的时候,恰恰最需要的是一点勇气,不要等太久,不要因为害怕而什么都没有做。
4
我大概算是赶上了风口,许多中小企业的老板,但凡有一点市场意识,都觉得企业微信公众号是必须要做的官宣渠道。
在本职工作基本稳定和掌握了运营基本功之后,我陆续接了几分兼职,都是负责创办企业微信公众号和前期运营,于是,卡里的钱每个月都在上涨,毕业一周年,我实现了月入过万。
我开始陷入了新的迷茫,觉得企业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在某种程度上自带瓶颈,能让我发挥的空间并不多。
但我赚了钱,生活过得不差,我可以在日料店吃着定食发呆,而不用买两罐啤酒坐在马路边唉声叹气。
思考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决定要去专门做内容的新媒体公司工作,于是,在关注招聘消息的同时,我有意关注了很多微信公号,并经常对它们的内容、运营模式进行分析。
2016年底,我降薪入职了一家新媒体矩阵粉丝量达50w以上的公司。之所以同意降薪,是因为我更在意这个平台能让我接触到的资源,以及我能了解和学习到微信大号的运营模式。
这段工作经历持续了7个月,基本花光了我之前的积蓄,高压工作也让我的身体出现些微不适,但我学到了所有我想学的东西,在与各种作者的打交道中,我也渐渐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最后,我成功从运营岗转型到原创作者岗。
我交了辞呈,挥挥手转身离开,这次我没有一点迷茫,我找到了自己热爱且擅长的事业——写作。
而同期入职的姑娘,因为没有我这么“有目的性”,一边抱怨工作中的种种,天天嚷着辞职,一边又被牢牢捏住了命脉,靠着这点工资糊口。
我把自己的求职史讲给她听,并跟她说,我总结出来的经验是,迷茫是积累的最佳时期。
如果你没有特别想做的工作,那就做一份赚钱的工作,积累钱,能让你的生活不会过得太差,还能解决大部分问题。
如果你有想做而害怕不能胜任的工作,那就慢慢积累技能,什么时候开始都不会晚,听过1万小时定律吗?只要积累足够,早晚有一天,你能到达自己想去的位置。
5
最后,再给困于迷茫中的朋友们两条实用的建议:
其一,不要活得太佛系,年轻人应该对名利和物质保持欲望。
人在安逸的时候很容易迷茫,而我们必须提醒自己,我们得到的还远远不够。
吾日三省吾身,家里有猫乎?床上有人乎?北京有房乎?
其二,热爱生活,养成一个长期坚持的习惯。
那些能在整理房间、做饭、运动等日常生活中,获得充实感和幸福感的人,他们更容易排解掉负面情绪和状态,一步步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
迷茫充斥着生活中的各种死角。
吾日三省吾身,家里有猫乎?床上有人乎?北京有房乎?
我也是刚毕业,一切从零开始。
保持空杯状态,好好坚持某一件事情。
加油
暗自加油鼓气吧
刚才看了小姐姐的几篇文章,觉得插图都好有意思,可以问一下是出自哪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