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智慧》读书笔记P131-140

作者: 明空如月_QD | 来源:发表于2020-06-02 17:49 被阅读0次

阅读内容:《佛陀的智慧》第131-140页

【三宝有三种,次第而证成。】

【佛宝,三世诸佛都属于佛宝。】

【法宝,所有的佛法,所有的真理,世间出世间的,了义不了义的,都属于法宝。】

【僧宝,是指圣人和僧团。】

【自性三宝,你自己的心性之中,其实就涵括了僧宝,当你明心见性之后,就有了自性三宝。】

【所谓的自性戒,就是开悟后自然形成的戒体,叫心戒。明心见性后,只要安住于自性,就守住了心戒。】

【以心性为宗,《金刚经》的宗就是心性。修《金刚经》有成就的人,不需要经过往生的中转站,而是直趋解脱。这一点,它跟大手印是一样的。】

【在所有经典中,《金刚经》是非常直接的,它直趋解脱,不谈别的东西。但你仍然要修,光听不修,是不能解脱的。】

【那么如何修呢?有住而修。住什么?住“无住、无相、无念”的正念。刚开始要朝着这个方向去修,执著地修。表面看来,这是有住,但不这样不行。这个修就是因,没有这个因,就没有最后的那个果。最后,你才可以修无所得,得到而不执著。】

【就是说,你刚开始为了不住相而住相地修,到了最后,你再把这个相也打碎。】

【有住而修,就像孙悟空头上的金箍。紧箍咒就是有住,孙悟空成佛之后,紧箍咒就没了。】

【修到最后,诸法和非法都不取。不取的意思,就是不执著,但不是顽空,不是断灭。】

【所以我一再强调,既要破相,又要有一个不破的东西,或者说,在破相的同时,要避免顽空。在避免顽空的前提下破除所有执著,就可以直趋涅槃城,进入那种“常乐我净”的境界。】

【有了智慧的宝剑,你就要用它斩断烦恼,不要让自己成为书橱,学了却不懂得用。用到一定的时候,你的智慧就会变成生命习惯,那时,你就不需要刻意地去用了,你自然就会用而无用。用而无用,就是证果。】

【《金刚经》是为了断除烦恼的。如何断?三个字:无住心。无住心就是《金刚经》的秘诀。】

【住就是执著,无住心,就是心不要执著任何东西。】

【注意,当你的念头纠缠于某件事,老是走不出来,陷在里面——也叫“钻牛角尖”时——就叫“住”。不管你“住”的是好东西,还是坏东西,都是执著,因为它当你的心不自由。】

【佛法追求的,就是心灵的自由解脱,不自由就没有解脱。所以,《金刚经》叫你断掉念头,不要纠结在任何事物上面,让它自来自去,随顺因缘。】

【不管念头,随它去,统统放下,就是对治,就是能断。《金刚经》的智慧也被称为能断智慧,意思就是“不住心”。不要执着,不要跟上念头跑掉,要警觉观照,让自己不要糊涂,保持清醒。】

【佛教把开悟叫找到本觉,也就是找到你本来就有的觉悟、真心。你找到真心之后,进入真正的智慧境界,就是大手印,就是大中观,它们是同一个东西。】

关于佛法僧三宝的体悟:

1、佛为真心,法为寻觅真心、了悟真心、见到真心、安住真心的方法,僧为致力寻觅真心,以真心智慧为信仰和追求的修行者;

2、佛为空性智慧,法为开示空性智慧、修证空性智慧、了悟空性智慧、安住空性智慧的方法,僧为致力修证空性智慧,以空性智慧为信仰和追求的修行者;

3、佛为觉行圆满的生命,法为实现生命觉醒的方法、路径,僧为致力实现生命觉醒,以自觉觉他为信仰和追求的修行者;

通过对自心活动的观察,发现心的状态大概会有这样几种情况,也可以说属于几种不同的心的层面:

1、活在事情中:心里充满的各种扑面而来的事,心被事情带动着,在事情中劳心劳神;

2、活在情绪中:很容易受情绪的影响,心情好,一切都感觉阳光灿烂,心情不好,一切都感觉阴云密布;

3、活在感受中:很容易受感觉的影响,身体上的不舒服很容易造成情绪的焦虑,身体轻松了,就会一切感觉良好;

4、活在思想中:思维活跃,念头纷飞,极易联想,容易发散,心似乎被大脑给绑架了,在念头所构成的妄想中迷失而不自知,等到重新回到当下时会发现自己已经追随念头流浪了很久;

5、活在宁静中:在心的深处,有一种深深的宁静,犹如背景,心的活动重心从表层的活跃动荡中脱离出来,向内收摄,退到宁静的背景中,并安住在这宁静的背景中,发现自己心散乱了,就重新回到这宁静中;

6、活在宁静的观照中:在退守到宁静的背景中的同时,保持一种宁静的观照,观照生命的当下之中所发生的一切,但主要是静静的观照,而尽量不去干涉和介入;

7、活在空性的观照中:这需要在宁静的观照的基础上,对于自心的真性产生一种深入的体悟,体悟到自心当下具足当下自在当下超越的离于一切二元对立概念的真相,这个真相可以名之曰空性,这个时候的心似乎处在一个奇特的【位置】,一切都鲜活地展现在生命的当下,可同时这些鲜活的一切又似乎全都是如【电影】一般的、鲜活的【幻影】,而心却是这一切幻影的【投射者】和【感知者】,也因为心处在这种独特的超越性的位置或层面,使得【现象】不管如何变化,都失去了对心的【实质性影响】,因此【心】可以以一种【静处观物动,闲里看人忙】的悠闲的态度闲适地看待一切,同时由于心的这种不再纠结使得心灵的天空变得广袤无边,而幻相般的一切就像投射在心灵天空中的电影一样,在心灵的天空中生生灭灭,同时也因为并无真实的本质而使得这一切看起来更像是心灵自由的幻变的游戏........

8、活在自由之中:这是最终的目标。当空性的观照,无需刻意地保持而自然地保持,自由就会渐渐地来临。

9、活在慈悲之中:这同样是最终的目标。在最终的目标里,自由、解脱、慈悲、智慧、爱、力量、等等,其实都是内涵于其中的,本自圆融,没有任何的欠缺。

10、活在完全无我的利众奉献之中。这是心灵升华之后更进一步的升华。

1-4大概属于【心被奴役的状态】,5-6属于【心解放旅程的初级阶段】,7属于【心解放旅程的高级阶段,也是发生了质变的阶段;】8-9属于【心解放旅程逐渐走向圆满的阶段】,10属于再次升华走向至善大觉的阶段......

《金刚经》的起点比较高,直接要求从心灵解脱旅程的高级阶段起步,训练自己始终活在空性智慧的观照之中,然后一步步达到智慧的圆满。

2020.06.01

相关文章

  • 《佛陀的智慧》读书笔记P131-140

    阅读内容:《佛陀的智慧》第131-140页 【三宝有三种,次第而证成。】 【佛宝,三世诸佛都属于佛宝。】 【法宝,...

  • 《佛陀的智慧》读书笔记

    2020.5.24 今天读了《佛陀的智慧》第192页至201页,没有引起特别的感触。 就这样。 2020.5.26...

  • 佛陀的智慧

    有一个很美的关于佛陀的故事……某一天早上一 个人问他:“有神吗?”佛陀看着那个人,洞察了他的眼睛,然后说:“没有,...

  • 佛陀的智慧

    佛陀的智慧 有一个很美的关于佛陀的故事……某一天早上一个人问他:“有神吗?”佛陀看着那个人,洞察了他的眼睛,然后说...

  • 佛陀的智慧

    佛陀的智慧 有一个很美的关于佛陀的故事……某一天早上一个人问他:“有神吗?”佛陀看着那个人,洞察了他的眼睛,然后说...

  • 佛陀的智慧

    为什么人总会在乎“我”呢?我是这样,我不是这样,我是那样,我不是那样,有人了解我,没有人了解我,我得到了,我没得到...

  • 佛陀的智慧

    就是了悟一切虚幻不实,一切都是定义,然后随缘示现。 我们只是一堆信息的综合体,什么都不是。每个人都一样。

  • 《佛陀》智慧

    《佛陀》27集深夜离家。 《佛陀》30集,禅定两日,羽毛般轻盈身体飘起来了,没有了自己,自己成为一棵树,扎根大地伸...

  • 读书笔记三十六-佛陀的智慧

    《佛陀传》原名“故道白云”,是一行禅师呕心沥血之作,也是全世界影响力最大的佛陀传记。书中讲述了一位伟大的导师,也讲...

  • Восславление Будды

    敬礼佛陀: Восславление Будды: 虚空无边无际,佛陀的智慧遍知一切; как беспреде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陀的智慧》读书笔记P131-14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yhp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