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一直在线上授课,对学校、家庭和学生本人而言,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这只是一种知识传授过程而非真正的教育过程。因为不论你使用了什么样的技术手段,你与学生之间建立联系的媒介,是一条网线和一个音视频文件。雅斯贝尔斯曾说:人和人之间的良性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机勃勃的精神,才是学校教育的灵魂。
教育随笔:雅斯贝尔斯1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以不变应万变。其实,教育的真理应该是有永恒的一面的,我们不能老是跟在检查与评估后面跑。这样,我们的行走就会从容一些,心理就会坦荡一些。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雅斯贝尔斯,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哲学家,是存在主义哲学的重要一环,是生存超越哲学的系统阐释者,是世界哲学的倡导者,是交往哲学的推动者雅斯贝尔斯是与时代同步的思想者。
雅斯贝尔斯的著作《什么是教育》从他的“生存•自由•超越”的存在主义哲学基础出发,详尽、深入地论述了他对教育的独特理解,为我们认识和理解教育的问题,呈现了一个极为宽阔的视野和背景,引导我们去追溯教育的本原所在寻求教育的本真意义。
雅斯贝尔斯对教育本质的思考
雅斯贝尔斯,在有着丰富人文资源的德国文化传统中,重提教育乃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回复到教育作为精神陶冶的本质。他在《什么是教育》中反复谈及,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创建学校的目的,是将历史上人类的精神内涵转化为当下生气勃勃的精神,并通过这一精神,引导所有学生掌握知识和技术,我们要想振兴,就必须让教育的内涵超越实用的技术教育和宗教限制,专门技术训练将人制造成最有用的工具。
虽然教育离不开知识,但真正的教育是用知识来充盈于人,服务于人,启迪人心,而决非把人变成贯彻某种知识的工具。教育离不开必要的技术与技能的训练,但训练是为了涵养人的整体智慧,而不是把人当作训练的机器,使训练成为与人的心灵隔离的异己的活动。
尽管知识技能的传授不可缺少,但真正的教育必须超越于此,而应该上升到培育人的精神、安顿人的心灵的高度,以接近教育的本质。
关于教育的种类与层次。第一种是训练它与训练动物相似,第二种是教育和纪律,第三种是存在之交流,训练是一种心灵相隔离的活动。教育则是人与人精神相契合,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人与人的交往是双方的对话和敞亮,这种我与你的对话关系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核心。真正的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魂交流活动,是年轻人与人格平等的求知识获智慧的人进行富于爱心的交流。
真正的教育绝不是耳提面命,不是役使,不是教训,甚至也不是塑造,更不是任意的改造,必须是立足于人与人之间人格平等之上的交流、合作、共同参与、共同创造、共同分享。只有如此,教育才可能成为人的灵魂的教育,教育中的启发诱导才有内在的基础与可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