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接触佛教,是在深圳弘法寺,工作中空虚无聊,就来寺院散心。在寺里用斋与同桌的一位居士攀谈起来,其中有一句话令我醍醐灌顶,他说:"印光大师讲过,众生都是菩萨,唯我是凡夫!"众生为什么会是菩萨?一代高僧为何又自谦为凡夫?很长时间一直令我困惑。临别时,那位居士又送我一套《印光法师文钞》,并且一再叮嘱我细心研读,自会受用无尽。
后来在弘法寺又遇到一位法师,他从北地来,送我一碟光盘《天下赵州》,内容是赵州柏林禅寺历届举办大学生夏令营的故事,览后十分震憾,痛感自己孤陋寡闻,闻法太迟,遂蒙发出尘之心。我又到弘法寺找那位法师请教,他对我讲,你出家的目标是求智慧呢,还是求名利呢?若求智慧,须励志苦行,看破生死利养,耐得住寂寞;若求名利,就来南方大寺院,富贵温柔乡,做个粥饭僧,空蠹一世。听法师一席言,使我法眼霍然清朗,决定北上投师向道。
来到柏林禅寺,遇到一位法师是我同乡,他领我去拜净慧大师,那时对佛门规矩我一无所知,仅凭一种宗教狂热就要出家为僧。那位法师问我为什么出家?我如实说出心里话:"自幼爱书,当和尚是想读一辈子书!"他告诫我道:“你的心愿太小了,出家是为了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不为自已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在去拜见净慧大师的路上,他一再告诫我,老和尚问你为何出家,千万不能说为了读书,务必回答"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我对他讲这些道理我不懂,这样对答,不是弄虚作假么?这位法师纠正我,这不叫弄虚作假,这叫发大誓愿。
来到方丈室,推门进来,发现老和尚正在对一群信众开示,那位法师向老和尚讲明我的来意,老和尚上下打量我一番,问问我俗世的情况,然后笑着问我:"你为什么出家呀?"那位法师向我使个眼色,我明白其意,遂朗声答道:"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我的话引得满堂喝采,老和尚对我的对答大加赞叹。但我心里却无比惭惶,因为我对为何出家心中是糊里糊涂的。
寺院安排我与一位来自天津的师兄同住一室,我俩住在伽篮殿一个偏房里,负责佛殿里点灯上香接待香客。这位师兄长我几岁,他自幼皈依佛门,精通佛门规矩,过午不食,夜里坐禅不倒单,经文咒语倒背如流,而且修持精严,在我眼里几乎是神一样的存在!但我在他眼里,一无是处,动辄得咎,我几乎没有一天不受他的指责,搞得我恼火,一天也不愿跟他过了。
我睡觉裸睡,他指责我对佛不敬,心无敬畏;睡觉仰卧,他指责我身如僵尸,睡相不雅;我穿衣露臂现胸,他指责我有失威仪,行为放诞;我上香时,香烛不正,他指责我心有妄念六根不净;等等过失,不一而足。有一次他对我严历警告,大发雷庭,原因是一位女香客上香时,我斜眼偷看女香客的胸部了。我辩解道:"谁让她穿着那么暴露了,勾人心魂,偷看一眼又咋啦,就上纲上线的,小题大作!"他就历声喝斥我心中有鬼还狡辩,非逼着我在佛前忓悔,在佛前跪香,使我对他恨之入骨。
古人对交友十分谨慎,把朋友分为种种,分为等等,比如损友,谀友,狐朋狗友,还有益友,直友,诤友等等。尘世上建功立业需要朋友,但在修行的道路上,若有益友相助相砺,不仅会少走许多弯路,少犯许多过失,而且更能令道业成就得更快更易更圆满。在我一路走来这条修行的路上,得到过众多益友的资助与陪伴,有朋友在路上何其快乐,何其幸福!
网友评论
写得辛苦了
☕☕ 🙏🙏🙏
平等中亦可现差别相,佛法不违世间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