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铜把人的追求分成三种层次:本能的追求;自利的追求;社会的追求。具体来说,本能的追求就是仅仅服从本性,随大流。自利的追求呢,就是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能主动思考和努力,比较典型的就是所谓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最高层次的人追求的是社会的追求,他们关心他们,关心整个社会,以改善社会为己任。采铜还认为,这三种层次是有高低之分的。
那我是否同意他的说法呢?我觉得,他的说法是很符合直觉的,而且像他那样想的人并不少,印象中哲学大师冯友兰就是这么想的。我很好奇的人,那些真心追求社会的利益的人,根本上是为了满足自己「改变世界」的欲望,还是为了他人?亦或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并非非黑即白,大部分以天下为己任的人,从心理上分析,是他们心中有为天下谋福利的强烈欲望。如果这么说,那么,采铜应该会认为,为天下谋福祉的欲望,比起为自己谋福利的欲望,要更为高贵。是否是这样呢?我还要继续思考。
哲学上,有一个学派叫做「伊壁鸠鲁学派」。按照采铜的分类方式,这个学派的创始人,伊壁鸠鲁,追求的东西是在第二层次。
伊壁鸠鲁认为,人的目标,应该是自身的快乐的最大化。也正是因为这个目标,他的哲学思想被归类到「享乐主义」哲学里了。但是,通过对他了解,他的思想并非是人们想象中的「享乐主义」,虽然他追求快乐的最大化,但是他是非常反对纵欲的。这一点,从他对欲望的分类就可以看出来。
他把欲望分成三种。
1)天生的,必须满足的。典型的就是温饱。
2)天生的,不是必须满足的。比如对性快感的欲望。
3)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必须满足的。比如对财富、名声的欲望。
从他的分类中,我们得到的第一个信息是:不是天生的欲望,一定不是必须满足的。比如对财富、名声的欲望,多少人深陷其中,从来没有想过,这些欲望的满足,对于自己的快乐,并不是必要的。这是很多人的误区。我时常也陷入一些「欲望误区」。有时候,我会以为「此刻我不刷知乎,我就会很痛苦,我必须刷知乎」,「此刻我不看色情电影,我就会很痛苦,我必须看色情电影」。事实是,不刷知乎,可能会痛苦,也可能不会痛苦。事实是,不刷知乎如果带来痛苦,也不一定必须得刷知乎。现在的社会,充斥着「我要的,现在就要」这种「即时满足」、「满足所有」的氛围。首先,欲望不一定都是要满足,第二,欲望并不一定必须即使满足。如果陷入「满足所有」、「即时满足」,一方面自己会成为欲望的努力,另一方面,自己会陷入到频繁而又浅薄的痛苦之中。
伊壁鸠鲁的哲学,关注的是痛苦和快乐,但是他并没有提供一条简洁的、万能的方式,让人们获得人生的幸福。这恰恰是我喜欢他的哲学的地方。太多的「成功学」、「幸福学」喜欢号称可以给人带来某个美满人生,并且给出了某种简洁的、有用的口号、指导。
伊壁鸠鲁把摆脱痛苦摆在很重要的位置,他说:「当我们不再痛苦时,我们也就不再需要快乐了。」仿佛,快乐是不重要的,摆脱痛苦是重要的。而通过摆脱痛苦,可以得到一种宁静、祥和的体验。
我们这个时代,人们过多的关注「要做什么」、「做了什么我们就开心了」,过少的关注「我们的痛苦来自哪里」。比如我,我总觉得,我多读一些书,我在网上多学一点东西,我就会找回平静。实际上,我心头一直挂念着毕业论文,还有十小时左右的工作没有完成。因为我是一个会愧疚的人,我摆脱不了没完成毕业论文带来的痛苦。即使如此,我还是没有关注到,原来我的「不平静」不是来自「读书不够」,而是来自「没有完成毕业论文」。今天试了一些,当我进入写论文的状态后,我内心就平静了。做了几小时论文相关的事情之后,我内心得到了一种满足,祥和。
关于痛苦和快乐,我们会问,哪些痛苦是要承受的,哪些痛苦是要避免的,哪些快乐是要追求的,哪些快乐不必追求。我并没有读到伊壁鸠鲁的正面回答,但是他说了这么一段话。
「正是因为快乐是首要的好,和天生的好,我们并不选择所有的快乐,反而放弃许许多多的快乐,如果这些快乐会带来更多的痛苦的话。而且,我们认为有许多痛苦比快乐更好,尤其是当这些痛苦持续了长时间后带来更大快乐的时候。所有的快乐从本性上讲都是人的内在的好,但是并不都值得选择。就像所有的痛苦都是坏的,但并不都是应当规避的。主要是互相比较和权衡,看它们是否带来便利,由此决定它们的取舍。」
以上这段,选自《伊壁鸠鲁致梅瑙凯的信》。
精选一下,伊壁鸠鲁的想法大概有:
1)我们放弃许许多多的快乐。
2)我们承受一些痛苦,这些痛苦比快乐更好。
这些简单的道理,说了很多人都懂,但是在生活中却「忘了」执行。我并不认为很多人是做不到,而是他们「忘了」,或者根本没有想到,自己已经陷入「欲望陷阱」。
我说的欲望陷阱很简单:
1)以为所有欲望都要满足,
2)以为所有欲望都要即时满足,
3)以为满足了欲望就能获得快乐。
我的实践得出的一些结论是。我们不必满足大部分的欲望,我们要消除一些痛苦、承担一些痛苦,这样,我们能获得平静和满足感,当然,还有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