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肠剑:勇绝之剑!
公元前516年,楚平王病死。当初楚平王夺太子建的秦女所生的儿子轸,在楚平王死后,竟即位称王,这就是楚昭王。听到这个消息后,伍子胥捶胸大哭,终日不止。公子光奇怪地问道:“楚王是你的仇人,听说他死了,你应该拍手称快啊,为什么反而哭了?”伍子胥说:“我并不是哭楚王啊,而是恨自己不能亲自砍下他的头,一雪我胸中积郁多年的怨恨!”
三天后,伍子胥想出了一个计谋,他对公子光说:“楚平王刚死,新任的楚昭王还是个小娃娃,你现在可以去劝吴王僚趁楚国新丧攻楚,并让他派掩余、烛庸、公子庆忌为主将,到时候国内空虚,正是你除掉吴王的最好时机。”
公子光依计向吴王僚献策,吴王僚听信了,就派军攻楚,并让住在延陵的季札去晋国,来观察各个诸侯的动向。
吴军攻楚并不顺利,出兵不久就被楚国大将郤宛楚军截断了后路,一时无法返回。公子光对专诸说:“现在这么好的机会不可以错过,如果不去争取的话,什么都得不到!况且我是才是真正的嫡嗣,应该立为国君,就算是季子礼回来,也不会废掉我。”专诸说:“现在是时机杀吴王僚了。他的母亲老了,孩子还弱小,两个弟弟还都在被楚军围困。现在吴国外被楚国围困,内没有可以独当一面的大臣,没有人能奈何我们。”公子光郑重地对着专诸磕头说:“您专诸,想法就和我自己一样。一切就拜托您了!”
为啥公子光要向专诸磕头呢?因为刺杀国王这种事,不论成败,做为凶手基本上是不可能再活着的。干这事儿等于是找死,一般人不敢干,敢于赴死的,世间称之为“死士”。
行事之前,专诸回家探望母亲,不言而泣。母亲知道他割舍不下自己,就对他说道:"诸儿哭什么呢?莫非是公子光想要用你了吗?我们全家受公子恩养,大德当报,忠孝自古就难以两全,你就去吧,不必惦念我。你能成此大事,名垂后世,我就是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的。"专诸听了,更加悲从中来,依依不舍。母亲说:"我想喝点水,你到河边的清泉舀一点吧。"专诸不敢违背母命,取回泉水后却不见母亲,急问妻子,妻子说,母亲说身体困倦,闭门思卧。不让我去打扰。专诸疑心,推开窗子跳进室内,发现母亲已经自缢身亡。专诸含泪葬母后,毅然离家前往公子光府邸,公子光将专诸藏于府中。
准备停当之后,公子光邀请吴王僚去家中做客,品尝在太湖请到的一位名厨做的炙鱼。当然了,这位名厨不是别人,正是专诸。公子光知道吴王僚喜欢吃烤鱼,曾特地派专诸前往太湖边学烧鱼之术,练得一手炙鱼的好手艺,投其所好,以便寻机刺杀。
公元前515年4月丙子日,公子光在密室埋伏好身披铠甲的武士,备办酒席宴请吴王僚。
据说在头天晚上,相士被离夜观天象,见到彗星袭月,认为这是上天给的暗示,表示将有大事发生。
吴王僚对这位堂兄弟,其实也心有疑忌,但听说公子光聘请的大厨,烤鱼做得非常美味,也就忍不住想去尝尝。临行前,他身披三层铠甲,又派出护卫队,夹道而立,从王宫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家里。在公子光家的门户、台阶两旁,也都布满了吴王僚的亲信。这才去公子光家赴宴,宴席中途,在双方喝到畅快的时候,公子光假装脚有毛病,进入地下室,让专诸将一柄削铁如泥的匕首藏到烤鱼的肚子里,然后把鱼进献上去,送到吴王僚跟前。就在吴王僚举筷相迎的那一刻,专诸掰开鱼,掏出鱼腹中藏着的“鱼肠剑”,当胸直刺,此剑锋利无匹,直透三重铠甲,没柄而入!这一击专诸曾演练过多次,直截了当,没有半点花样,吴王僚当场毙命!侍卫们见状大惊,刀剑齐下,杀死了专诸,场面混乱不堪。公子光趁机放出埋伏的武士,诛杀吴王僚的部下,将他们全部消灭。公子光于是自立为国君,这就是吴王阖闾。
阖闾即位后,便封专诸之子专毅为上卿,并根据专诸要求葬在泰伯皇坟旁的遗愿,厚葬专诸,如今鸿山东岭仍有“专诸墓”留存。相传无锡市大娄巷有座“专诸塔”,是阖闾替他葬的优礼墓,旧时城内居民时常前往焚香祭奠,但此塔在1966年文革时已被拆除。邑人秦颂硕曾写“专诸塔”一诗:“一剑酬恩拓霸图,可怜花草故宫芜;瓣香侠骨留残塔,片土居然尚属吴。”
因为专诸曾在太湖边学烧鱼之术,后人把他奉为“厨师之祖”,如今苏杭一带的名菜“糖醋鱼”乃是“糖醋黄河鲤”的简称或俗呼,就是‘全炙鱼’(又称‘全鱼炙’)的传承及代表,而它的发明者正是教专诸做鱼的人,春秋时期名厨太和公(或太湖公)。苏州城西部有专诸巷,是一条紧挨内城河和城墙的巷子,南通金门,北达阊门。相传因为专诸墓在此,故得名。后来专诸巷一带逐渐发展成玉雕行业集中之地,专诸巷的名字也被讹传为“穿珠巷”。
附带说一下,就在伍子胥与公子光密谋夺权的前一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34岁的年青人孔子也逃离鲁国,到了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之后通过高昭子见到了齐景公。孔子拿出一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论,认为这是维护社会稳定基石。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晏婴是齐国重臣,当时已经62岁高龄,辅佐了三代齐王。此后齐景公虽然还是接见孔子,但不再问有关礼的事。这是孔子向外推销治国理念受到的一次重大挫折。。
晏子(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名婴。是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50余年。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晏婴聪颖机智,能言善辩。“晏子使楚”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公元前531年,晏婴出使楚国,那时的楚王是楚灵王,楚灵王是一位立志兴霸、夺取天下的雄心勃勃的君主。楚王多次想要羞辱晏子,都被晏子化解,最后楚王感到惭愧,厚礼把晏子送回齐国。出使楚国的时候,楚国曾有派位大臣轮番与他辩论。晏子连续辩倒了楚郊尹斗成然、楚大臣阳丐、楚右尹郑丹、楚太宰启疆、楚王车右囊瓦。最后楚大夫伍举见大家难不倒晏子,忙解围说:“晏平仲天下奇才,你们怎么能跟他较劲呢,算了,楚王等着召见呢。”这位伍举,正是伍子胥的爷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