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053800/53ec0b7cc4ad50d1.jpg)
一来磨了些岁数,二来少有事干。坦人近些年便常去老家地方。
县城通往镇子上和镇子上通往各村的路都修得宽展,坐车出行很方便。
村子里和邻村老一辈的人大多数已去世,平辈的都已年过半百。老家地方的世事属于年轻人的,但他们基本常年在外,只有节假日才回到村子里生活不多的时日。
每到亲朋邻居家,他们首先让坦人洗脸。少则三五斤多则七八斤水倒进脸盆里,然后递过来香皂、毛巾。
坦人说随便擦一下手脸何必浪费那么多的水,他们说不缺水。年轻人则笑坦人没见过世面。
老家地方十年九旱。
坦人的记忆中曾连续成十年缺雨,村民不得不组织部分劳力赶上毛驴架子车,车上放一只容量三百斤的旧柴油桶,往返二三十里山路从一道涧沟里拉水。
拉来的水午饭和晚饭前给村民各供应一次,家口大的二三十斤,家口小的十来斤。
不管烧汤还是煮饭,先将水倒进锅里加温,水温大约五六十度就舀出来,把锅底的一层碱洗刷掉,再将舀出的水倒进锅中烧开,不然那水煮的饭就苦涩得难以下咽。
牲畜饮用的水也往往由公社安排的汽车或拖拉机运输供应。那些渴疯了的牛听见或看见拉水的车就直冲到跟前。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信用社的主任和供销社的主任到村子里检查什么工作,晚上被生产队长安排住到一户社员家。
第二天清晨两位主任起床后,村民的主妇端来两半碗温水放在两位主任住了一晚的土窑地面上转身走了。
供销社的主任是山西人刚调到这处地方工作,不了解当地村民的生活状况和风俗,便问信用社的主任。
信用社的主任就捉弄,说:“喝了吧!表示对主人的尊重。”
供销社的主任便端起碗将半碗温水下肚,惹得信用社的主任大笑。供销社的主任方知上当。
村民用碗盛水洗脸的历史相当长久:一是没洗脸的用具,二是缺水。
传说中极端缺水的日子里,农家主妇清晨喊醒孩子,让孩子们排成一队,然后噙上一口水喷到每个孩子的脸上,再用毛巾一擦就算孩子都洗了脸。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