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思想早已达到深入的程度,犹如地层深处流淌着的纯净的水。
相较而言,我们平日面对的各种麻烦,不过是河流表层的浊水罢了。
浊水喝着很苦,但只要向下深潜,就能找到清流。
关键在于,我们首先得知道底下存在清流,然后还具备“深潜力”。
而读书就是教会我们这种“深潜力”。
---摘自 斋藤孝《深阅读》
一、你真的会阅读吗?
阅读你会阅读吗?这个问题就好像是问”你会吃饭吗?“,让听到的人斜视你一眼,停留几秒,接着,嘴角抽动着“哼”地一声,“想找抽”的紧张气氛凝结在问和被问的人之间。
从识字开始到大学毕业,我们看过的书,认过的字,就像老一辈常说的“吃过的盐”一样,多的让我们以为自己读了20年的书,拿着这些知识已经足够应付后半生。
可我们真的会阅读吗?在没有接触阅读类方法书籍时,我也认为自己会阅读,看着懂的字、词、句,享受着所表达出来的意境,看着不懂的字、词、句,用自己以为的方式去解读。
就这样,慢慢地读,浅浅地读,收获一点点知识就高兴地不得了,以为自己掌握了别人不知道的秘密“武器”,从此开挂,开始“大神”进化之旅。
可现实总是那么残酷,“知道那么多,却依然过不后这一生”。
2016年知识付费的大潮来袭,价格千差万别,且不论知识的含金量如何,想要真的改变自己,还是要自己去行动、去实践。课程、培训只能加速你的认知,但代替不了你行动。
书籍,在这些获取知识的途经中,总是那么安安静静,不急不躁地在那里,等着你,望着你。
当你发现原来书籍中都有那些大神们讲的内容时,你会不会痛恨自己没有从书中,直接和古代圣贤、当代作家交流、碰撞、融合、再生?
- 如果你没有钱去参加培训、课程,
那就去读书,书那么便宜,而书中的知识却那么宝贵。 - 如果你怕参加的培训、课程没有效果,
那就去读书,书在那里,陪伴着你,直到有效果。 - 如果你脑中空洞,知识荒芜,
那就去读书,书让你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事情,让你经历别人没经历的故事。
书,就是那么神奇,神奇到可以透过千年的呼唤,穿越到你想去的地方。
可读书真的没那么简单。
阅读不是简单的事,阅读需要用心认真对待。
如果你真的会读书,那看一下,你知道这些方法或用过这些方法吗?
嘿,朋友别着急反驳。正如:
“成功的人总是目标不变,而方法一直在变,
而失败的人,目标一直在变,方法却不变。”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到阅读的方法有: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每种阅读中其实还包括一些细分类的方法:扫读、略读、跳读、精读、快速阅读等。
《越读者》从读书的内容和目的上进行划分,包括:主食阅读、美食阅读、蔬菜水果阅读、甜食阅读。
在斋藤孝的《深阅读》中,提到了:
转换阅读、“师事阅读”、吐槽阅读、安定剂阅读、兴奋剂阅读、标签阅读、据点阅读、快速阅读、跳读。
阅读有快慢之分,阅读有深浅之分,阅读有主次之分,阅读有目的之分。
方法很多,重要的是不要看不起,看不上,结果就是跟不上。
下面的内容重点来说深阅读。
二、阅读要深深地阅读,才能坚强地生长。
深阅读读书有两大好处,一来,读书不是简单的娱乐,它能让我们得到独处的时间,使精神恢复平衡。二是,读书能帮助企业家磨练不可缺少的判断力和决断力。
只要判断力得到足够的锻炼,我们就能顺利地与社会妥协。若将这一能力比作“刀”,则只需每天打磨,使之随时可用,而能够充当磨刀石的,便是读书。
---摘自 斋藤孝《深阅读》
究竟什么是深阅读呢?
这个和阅读的目的分不开,如果只是为了娱乐、了解信息,那就没什么深的了,字面意思就是表达出来的意思,没什么玄机,没什么难以理解的词汇。
娱乐圈里的大白话,通俗点的就是“撕逼了”、“不爱了”。当年的“且行且珍惜”是比较经典的了,但也没有深到哪里去。
在斋藤孝的《深阅读》中谈到几个观点,解释了什么是深阅读:
- 贤人的视角
- 读古典佳作,做个职业选手。
- 以培养坚强为目的,为了锻炼自己丰富精神而读书。
- 与贤人们交换能量。
“深阅读”,从精神层面就是,有正能量的精神动力,从心智层面,促进心智成长(积极地思维方式,更多的解决问题方法,更多的思维角度),从行为层面,就是促进行动,发生改变。
比如,以输出为目的的阅读方式让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RIA便签拆书法让知识转化为行动。
深就是读到文字背后的意思,
有些话,不只是表面的意思,
有些话,不只是让你看到,还让你行动,
有些话,足够用十本书解释,一生去实践。
有些话,只有经历了,才会懂。
我们常常在说读书百遍是谬论,可我们连书都没有读过百遍,就忙着评论,
是不是我们有些着急了,
是不是我们都没有读百遍书的勇气,却只有读10分钟的懒惰。
深,只有潜下去,沉下去,才能抵达,而一些人却只想要仰泳,不呛水,不费力。
三、怎么才能深阅读?
《深阅读》书中提到了持续读书的五个习惯,增强读书力的十个技法。
这些习惯和技法严格来说应该不只是深阅读的方法和习惯。
1、持续读书的五个习惯。
- A、自问自思。
不是自问自答,自问就是要问一些问题,比如《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所提到的一些问题,这本书作者讲了什么?怎么讲的?哪些观点你同意?哪些观点你不同意?和你有什么关系?等。如果作者提出了一些问题,就要标注一下,看一下是否作者回答了这些问题。
另外,不是自答,二是要找到作者的原话,证明该问题作了解答。自思,就是思考作者的论证逻辑,作者的观点是否有遗漏,你是否同意。 - B、光用眼睛看字不叫读书。
读书的方式还有:有声读物、大声朗读、念给孩子听,现在知识付费方式中罗辑思维的让牛人一万字解读20万字的书。这些方式的目的是充分调动五感来读书,也可以说是“体验式”读书。 - C、光有书架就能变聪明。
书脊的概念,让书不仅有了单本的生命,更让书有了群体的生命。日本作者在物品和人的心灵之间的互动上总是会让人有很多惊喜,让书架变成书的生命的容器,让书和人的生命产生微妙的互动,能量交互。思想可以寄放在书架上的书里,思想也可以回到人的生命中。 - D、一天一本书,最简单的读书方法。
这个是和个人阅读量以及知识基础有很大关联,作者是为了强调读书的习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设定读书时间,这也是一种仪式感。 - E、输出使书成为自身血肉。
可以讲给别人、举办读书会、写自己的体会、做概念和结构性笔记。
2、增强读书力的技法。
其中印象深刻的是:“转换阅读”。
y=f(x),书是x,经过函数f的作用,得出的结果y千差万别。
爱因斯坦观察世界用的是“爱因斯坦转换”,梵高观察世界用的是“梵高转换”。
那我们用什么来转换呢?思维模式、性格特质、心智模式、精神力量、行为结果,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方式,转换后的y也各不相同。
找到自己的f,去行动,去践行,有一天你会找到属于你自己的转换。
其他阅读方式其实是阅读方式的另一种说法,如“据点阅读”是主题阅读的一种简化方式。
四、名言。
逆境塑造人格。---托尔斯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面向大众的书常常散发着恶臭。---尼采
必要的思想或许早在三千年前就已穷尽,我们现在只是给旧柴添把新火罢了。---芥川龙之介《河童》
阅读好书,就像跟过去最优秀的人物对话一样。---笛卡尔
光是不停读书,却不思考的话,绝大部分知识都会流失,不会再精神中扎根。---叔本华
看完《深阅读》让我明白了,多读经典,不要偷懒,
那些年没有在阅读上付出的努力,实践的方法,养成的习惯,
终将会以某种形式再次出现,这一次,不要错过,
让它变成f,转化出属于我们自己精彩人生的变换。
深深地阅读,终将坚强地生长为自己。
客官,点个赞再走吧。
另外,告诉你个秘密,不需扫码就可以关注我哦,嘿嘿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