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浴锅炖自己″?我是学标题党,以"炖自己"来作噱头、来夺人眼球。因为不明就里的人们,一见了炖字,必然会先设定炖的东西多应该是进嘴吃的。
非也非也,这个炖字的关健点在于加热、在于保温。使用过浴锅的人们多知道,用浴锅洗澡在以前的江南地区真是太普遍了,从无听说过有人被烫伤、或出过危险,这种洗澡方式是劳动人民生活智慧的结晶。
我毫不怀疑,那第一位"吃螃蟹″的前人,开始一定是站在热水锅边上洗着的,然而天气越来越冷,就觉得还是锅上热乎,于是他自己就爬上了锅去,去"炖″自己了。
在儿时,我爸妈都是教师,全家六口人多住校,一年春、夏、秋三季多在大脚盆里洗澡。但冬天一到、气温一低就徒呼奈何了,我家的洗澡就只能靠蹭。大浦小学烧饭的凤凤阿姨家里就有浴锅,大多数时候就在凤凤阿姨家里蹭澡。
风风阿姨家的浴锅间却没有门,只是浴锅口朝向了里侧,只能用布暂先拉一下,勉强充作保暖和避人目光之用。
先拉条长凳进浴间,一头放上换洗的衣服,然后洗澡的各位"选手″先后入场,先小孩后大人、先男后女。不要问我为什么。不成文的习俗和"龟腚′。
一般的浴锅直径在一米开外。脱完衣服后,我先拿条毛巾站在浴锅边上,蘸上点热水先擦一下全身,让皮肤适应下温度,不然即便是热水,也会被激着。然后就拿上准备下浴锅时必备的盾牌武器-"乌龟板″(一块形状像乌龟板的木垫),把它侧着插进水中,用一只手压在锅底,然后慢慢把屁股挪上去,你如再讲究一点,就在后背处垫上块大毛巾,靠在锅壁上。等稍适应下水温后,再把手脚全多缩进水里泡着,就露出个头在外面喘气。
不瞒着大家,曾无数次向爸妈求证,十分担心这锅底会掉下去,不要本来是准备炖白斩鸡的,最后就变成烤鸭了,爸妈多解释的烦了:"快洗、快洗、全家多等着呐,人家几百斤的洗多没事,那轮得上你这几十斤会掉下去′。
这时我在锅里也泡出了汗来,爸也不知在外面喊过多少遍了:"要擦背吗″?赶紧坐起在锅沿上,自己擦前心、爸擦后背,等忙完擦完,水就要凉了,赶紧加火。那时在炉中压着的柴,也差不多要烧光了,抓把干的那些垃圾柴丢进炉中,决窍是火不能旺、也不能急,不然上面的那只"白斩鸡″真就饨熟了,起来前我必定要在锅里捂一下才舒服。
等着锅里的水慢慢又被烧热,我全身从里到外的每个细胞多透出了爽,这时就可下锅了。噢,忘了交待一件事了,约定俗成,浴锅洗澡是不打肥皂只搓垢的。
等我落地后,用干毛巾擦干全身,再换上干净衣服。
那时,象这样的洗澡我家一年最多也就三次,每次洗完后,全身多会觉得轻上了几斤。
这两天气温天气骤冷,我己懒于每天冲澡了。现在的淋浴是从体肤外感受到温度,再也没有坐在浴锅里,感受着锅里水一点点变热,把我的五脏六腑全多温暖溶化了的感觉。
东氿听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