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研究语文教学
从教学目的和教学评价的角度看课堂教学的创新性

从教学目的和教学评价的角度看课堂教学的创新性

作者: 立恒语文 | 来源:发表于2019-07-16 17:54 被阅读10次

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作为时代思想的践行者的教育自然更不能例外。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更是落实和体现这一时代思想的主战场。那么,课堂教学究竟如何去做,方能很好地完成时代赋予的这一重任呢?

笔者以为,这需要从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各个层面去思考、去研究,方能得出一个比较科学、比较合理的答案来。笔者先前已就这个问题发过三篇文章,有兴趣的读者可关注“立恒语文”查看。这里笔者再从教学目的和教学评价的角度谈谈课堂教学的创新性。

从教学目的上看,新课程明确倡导的教学目的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育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和创造思维。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风气的影响,传统教学观把教学的根本目的定位在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上,致使创新能力的开发、培育被淹没得无影无踪。诚然,教学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一定的技能,但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并非教学的唯一目的,更非根本目的。教学的根本目的乃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如果说,教学的这一本义在传统教学观中已被模糊得面目全非的话,那么,今天,在世界科技、政治、经济、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教学这一本来面目已日益清晰,日益显著了起来。

江泽民同志曾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 今天,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由此可见,开发和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不仅仅是教育教学的本意所在,更是时代赋予教育教学的历史使命。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更应该把开发和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努力开拓,认真实践,切实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培育能够在课堂教学这块天地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地说过:“教育劳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不允许有千篇一律的现象”。课堂教学作为教育劳动的一个典型代表,可以肯定地说,它更“不允许有千篇一律的现象”。不仅如此,在以创新为核心理念的新课程不断推进的今天,教育劳动的这种特点更为显著。有人曾形象地把教师誉为艺术家,而艺术家的生命在于创新。

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还可以肯定地说,他的课堂教学将始终荡漾着青春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经常对自己说这么一句话:“不能千课一面,”但愿我们每个教师也能以此自勉,使我们的每堂课有新意、有创意、有亮点、有活力。


从教学评价上看,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特点、课堂教学评价的能力构成和课堂教学评价的产生方式都显著地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创新性。

评价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

就评价本身来看,它具有针对性、即时性、激励性、情趣性、适度性等特点。我们知道,课堂评价的基本目的是为了开发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的信心,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堂评价本质上是一种发展性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很好地体现课堂评价的这一特质,评价就决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评价必须讲究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结构和非智力因素,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针对当时的课堂气氛,恰如其分的对学生的课堂回答给以引导、鼓励、启发、点拨,这是发展性评价的精髓!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评价的创造性也就相对地很高。

即时性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又一显著特征。由于是即时,所以评价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答案,它需要教师对当下课堂情境的敏锐观察、准确把握和机智判断。一句话,它需要教师的教育机智。而教育机智在教师的能力分类中属于创造性教育能力,由此也就天然地决定了即时性评价的本质特征即是创新。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去“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这里仍然没有现成的模式,有的只是坐在你面前的活生生的学生、独具特色的教学内容和当时的教学情境。因此,激励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评价具有了针对性和激励性,体现了即时性,屏弃了刻板化、公式化和程序化,评价也就充满了人性化和情趣性。不论是何种特色的评价,评价都必须适度:既不能过分拔高,也不能过分贬抑,评价必须放在一个合适的“度”上,如何把握这个“度”,这就象把握评价的其他几个特点一样,需要教师对学生的透彻了解、对教材内容的透彻把握、对课堂情境的准确感悟以及教师的教育智慧、经验和教育观、学生观等等。因此,适度同样体现着个性、特色和创造。


从课堂评价能力的构成上看,教师课堂巧妙的处理,即兴的评价,都是植根于教师科学的教育理念、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深厚的科学文化底蕴、扎实的日常教学功底、敏锐的理解力和洞察力。那种充满个性魅力,随机应变的课堂评价,是上述诸种能力和思想有机结合的创造性迸发,这种迸发创造的是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激活的是学生无限可能的创新思维。

当我们在这方面积累了足够的实践经验,吸取了足够的课堂智慧,形成了足够的捕捉和处理课堂信息的能力,才能完成经验的超越,才能从机械走向灵活,才能从预设走向生成,才能从僵化和计划走向开放、创造和自由,才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才能使课堂摇曳多姿,充满生机和活力。

从课堂评价的产生方式上看,课堂评价是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以生成为主的一种创造性评价方式。如前所述,有效的课堂评价植根于教师科学的教育理念、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深厚的科学文化底蕴、扎实的日常教学功底、敏锐的理解力和洞察力,这是课堂评价的预设性。

从课堂评价的特点来看,它具有激励性、情趣性、针对性、即时性、适度性,而这些特点又决定了课堂评价的非预设性,即创造性。又由于课堂评价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动态的、随机的产生的,而不是在课堂教学结束以后,通过静态的分析产生的,所以,课堂评价的生成性贯穿始终,它如同一根红线,将教师、学生、教材紧紧地串在了一起并引领课堂不断前进。

对于人类发展来讲,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学作为为人类的发展培养后备军的一条根本途径,自然也就同创新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更好地培养人类发展所必须的创新人才,也就成了教育教学的必须永远要研究的一个永恒话题。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笔者在这里谈了自己的思考,当于不当,欢迎读者诸君批评指正。

相关文章

  • 从教学目的和教学评价的角度看课堂教学的创新性

    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作为时代思想的践行者的教育自然更不能例外。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更是落实和体现这一时...

  • 给学校的建议(10)建设有效的开放性课堂

    从课堂教学管理的角度看教学,各学校正在加大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工作力度。为此,提出学校要积极建设有效的开放性课堂。有...

  • 教育现状(十六)

    教学评价缺乏整体设计与目的性作用发挥不够春天 在辅导过程中,有些教师忽视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常作一些无效评价甚至...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

    课堂教学评价按同目的、作用及时间来分,主要课分为定位性评价、形成性 评价、诊断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四种类型。 1、定...

  • 语文课堂教学浅析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进行基础性、创新性、探索性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从实质上把握教学...

  • 教师资格证备考(二十三):教学评价

    评价内容: 1、评价学生学业;2、评价教师;3、评价课堂教学; 评价类型: 1、根据时间: 诊断性评价:发生在教学...

  • 【视角】评价+成长+高效

    今天听了王文蓉教授的《换个角度看课堂》,她讲到“创新课堂教学的追求要落实学习规律”,教学要体现“教无定法,...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之二十—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客体对象所进行的评价活动,评价范围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课堂教学评价...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二十)

    教学评价改革从哪几方面入手?所谓课堂教学评价,是指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课堂教学诸因素及发展变化进行的一种...

  • 课堂教学之自我评价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环境的复杂性、原创性和动态性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发展带来契机和可能。课堂教学自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教学目的和教学评价的角度看课堂教学的创新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kot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