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稍得闲,整理了下以往的读书笔记。文史宗哲经,看的还蛮杂的。我发现,要对这些思想做归总的话,归结到最后,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时间是人类的终极财富。所有的(主要是西方)经济思想,都在讲效能,说到底成功的人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的价值大于常人,所以最后的成就比常人大。
不同的人在相同的时间做事,结局必定是效率高的人产能达,于是其自身的收获(回报)也大。所以,国际上都认可“时间就是金钱”。人们用它来激励自己,追逐自己的梦想,去创造财富和价值。
有些人认为自己的时间太多了,所以很闲;有些人认为自己很忙,觉得时间不够用。其实,时间不会因为你闲和忙,而变得多和少。
其实,造化赋予人的时间是一样的,虽说寿数不一,但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时。不妨碍你和众人一样,每天都是一样的时间。不过在同等的时间里,不同的人对待时间的态度、方式不一样,结果也造就了每人的时间又不一样。
闲的人,想着打发时间、把无聊快进;忙的人,抱怨时间太瘦、恨不得一天当两天用。人到了一定时候,就会郁闷,怎么不知不觉中就到现在这个年纪呢?似乎是莫名其妙的就过了大半辈子。
人间琐事迷人眼,岁月是个冷漠的小偷。杂事就像张网,网住了我们,却装不住时间。当我们历经沧桑,走过流离,说到底不过是岁月之网上的几个节点,概况不住身受心念的时间。
人,易对逝去的东西怀念感叹,而很难对未来进行规划、捕捉。一个美国人说,如果你热爱生命的话,那就请珍惜时间吧,因为那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岳飞不也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感慨时间这事,从前有,现在有,未来也有。它就像我们身边的空气、阳光一样,看似稀松平常,无形无色,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流逝,眨眼就是一段时间后。
人类很喜欢感慨,感慨年华不等人。大圣人孔子也不例外,所以对着流水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怜我奔波了半生,理想还未实现啊)”。朱自清在《匆匆》中写到,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城南旧事》的序言里有这么一句,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总是如此,时不我待。
沙漠里的人讲,如果把时间比作沙子的话,你抓一把,紧紧抓住,难免会漏掉;要是不巴心,不想紧抓,那就任其自然散落,那都将会是你的。
时间太瘦,要不想让时间白白流逝,那就赋予它意义。这样才会使其“负重前行”,不至于走的太快。若要使时间变得高效有价值,那就好比从沙堆中挑出铁粒,甚至是金粒。我们用肉眼凡睛是不好分辨的。所以要借助工具,比如磁铁。它一出马,那就一吸一个准,一吸一大把。我们是世界上唯一知道时间价值的物种,莫要辜负了造化的心意,蹉跎岁月不可取。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磁铁,那么纷杂忙乱的俗世,就能有条不紊了。事有轻重缓急,当年纪做当年纪的事。别和吉田兼好一样后悔,年如下坡之轮,速入衰老之境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