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心灵的翱翔

作者: 牡丹江062贾丽娜 | 来源:发表于2019-01-17 11:03 被阅读42次

     

放飞心灵的翱翔

        教育要讲差异,是因为人有个性需要,需要点对点,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套;而教学则有统一的教村,要讲客观的答案,又必须在同一个时间完成,其有效性又该如何把握,从何体现呢?首先要做的就是“放飞心灵的翱翔”,那怎么才能做到放飞心灵的翱翔呢?

放飞心灵的翱翔

  【学习从“心”开始】

        为什么这么讲?有句老话叫“身在曹营心在汉”,两者身心分离让学习变成一种负担,形成一种纠结。所以,我们也常常听到老师说学生,你今天人来了,但是你“心”不在。学习对于“心”在的要求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我们常常讲一堂课的教学它的知识和内容的展开,要有一个“心”的前提,就是心门的打开。我们常说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我们的身心要完全放松。我们去参加很多比赛,可能在某些技术性问题上我们会大获全胜。对于需要一些创造性思维、拓展性思维的问题,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心扉打开的问题。那能不能放下包袱、卸下负担呢?只有卸下负担才能全身心地去投入,这是常识,却还不是今天许多课堂的常态。我们常常会有很多的想法,一些不由自主的想法。比如,我们老师会讲,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我们期中考试需要的,是过两天考试要测验的。这样的一些问题,老师是为学生好,希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因为有了压力、有了动机,学生就会学的更专心。但事实同时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那如何打开心扉,如何让学习从“心”开始?主要有以下两点:

放飞心灵的翱翔

      1.打开心结与打开心扉

      ----把“答案”与“目标”分开

        “答案”只是诱饵,“目标”才是真正的猎物,二者倒错的结果,不仅仅可笑而已。“答案”只是具体某一个题的答案,而“目标”是教育教学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两者并不是同一件事情,如果我们只要“答案“而不要”目标“,那最终会迷失了方向。所以我们要让“心”走的更远、飞得更高别无他途,每个人只有一条“自己的路”。为什么叫“自己的路”,其实对于一些问题的认识,对于问题的认知每个人都不一样,那是因为每个人生存的环境、每个人的角度不同,看问题的立场不同,所以让学生走“自已的路”,才能让他的“心”走的更远。   

放飞心灵的翱翔

      ----将“学习”与“体验”结合

        课堂上的“路”,是用话语铺就的;学习中“获得感”,要讲过程中的真诚体验。让我们的学习能够获得身心的体验感,这才是真正的学习知识,也就是要和我们的生活实践、心理体验结合起来。

放飞心灵的翱翔

      2.要“常态化”不要“戏剧化”

      ----是“情景设置”,不是“戏剧化”

        情景是学习的需要,戏剧却往往弄真成假;情景是对学习内容的仿真,戏剧则将生活的课堂舞台化。想让孩子更专注的去听课,但往往不会得到预定的想法。其实有些老师,恰恰不想让学习常态化。有些老师上课,总是要求学生手要背在后面,背要坐直。其实,很多时候这种坐姿并不是我们平时生活中的常态化,已经离开我们生活的常态化有一定距离。

放飞心灵的翱翔

        而且,有时候上课我们的老师连“起立”也不叫,就直接直接进入学习状态,师生的问题已经成了走过场的事儿。有些时候有些老师上课常常会穿越,一会穿越一千多年的唐朝,甚至穿越到很久以前的诗经年代,舞台的感觉很明显。我们讲常态化和戏剧化对学习到底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其实,生活化很重要,课堂里的学习实际是生活中常见的情景,不过这个情景只是被固定在具体的地点上,安排在固定的时间内。

放飞心灵的翱翔

        如果你学习内容和你生活体验两者之间能够互相闪回,错进错出,仿佛在生活当中,仿佛在课堂里学习,这样的感觉也许是最好的。这样就要求身心完全地放开,不要有什么压力,不要有什么束缚。课堂不是戏剧化,不是老师讲的很好,而下面的同学却是一脸的蓦然。教学不能只是为了表演,只是为了营造,只是一个秀,假如是这样的话,就没有了生活的常态化,也就谈不上学习中的全身心投入了。

放飞心灵的翱翔

        自己不相信也并不认同的东西,老师以为弄个形式,甚至随口诌几句就能够让人信以为真,这是非常可笑的事儿。同样的一节课的内容,同样的一节知识点,我们分为两个老师来教学会收到不一样的教学效果,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有的老师她完全是照本宣科,她所讲的内容就是教材上有、大纲上有。从她的言语表达上看,她对于内容的感受其实是并不真切的。我们明显可以体会到她对具体内容讲述似乎跟“我”无关的,她所讲的只是课本上的,只是教材上规定要讲的内容而已。其实对于听者来说,我们想听到了是讲授者自己对知识的感受是怎样的。而对于另外一些老师来说,听者有时候已经分不清老师是讲解教材还是分享自己的生活感受。老师的讲解往往是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是自己生活的经验以及阅历的再现。

放飞心灵的翱翔

        所以,一个老师讲课是不是讲的头头是道,是不是侃侃而谈,其实这些并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你的那些话语从你嘴里出来的,能不能让我们感受到是你对生活的认知,是你对生活实践的感受。我们往往要听的是老师对教材的理解与分享,而不是教材内容的复述。不要以为,你不说错,你背书背的很流利,你照本宣科你就是好老师,你的教学就是最好的,那你就真的错了。课堂上,我们要“常态化”而不是“戏剧化”。就是我们可以有一些情景的设置,但决不等同于戏剧。情景是我们一种感性化,我们力求要知道我讲的知识是教材大纲上要求的,但讲述知识的言语是我自己个性化的东西,是我自己认同的,是我自己真切的感受。

放飞心灵的翱翔

      ----细节的平实才愈显常态

        杜甫曾说过:“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是一种艺术创作追求的境界,却与课堂的传授背道而驰。也就是说我们课堂的讲解却不能这样,对于课堂讲解来说平平淡淡才是真,才有实,才能进入心灵的放飞与翱翔。很多时候能不能把一些看似高大尚的观点、道理,通过一些大家触手可及的、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能够进入这样的言语境界当中去,那才是老师的真本事。例如,上课时不要惊动、不要戏剧化、不要夸张,我们能不能用平平淡淡的言语进行我们规定的教学情景当中去。

放飞心灵的翱翔

        教育,我们是点对点是有差异的。每个受教育者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会针对受教育者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进行因材施教。但教学很多时候都是统一的,包括你的教材、课时、学习进度,甚至是完成的作业都是统一规定的。在这样一系列的统一教学要求下,我们用教师语言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放飞心灵的翱翔

相关文章

  • 鳐鳗鱼~自由飞翔的鱼

    放飞自由、放飞梦想; 放飞个性、放飞文采; 放飞心灵、自由翱翔。

  • 放飞心灵的翱翔

    教育要讲差异,是因为人有个性需要,需要点对点,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套;而教学则有统一的教村,要讲客观的答...

  • 放飞梦想 自由翱翔

    骑行之旅第三天。 中午时分,天气炎热,我们正在永乐宫里参观壁画。参观完后,我们在台阶上的阴...

  • 放飞梦想,展翅翱翔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带来的演讲题目是放飞梦想,展翅翱翔。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

  • 放飞思绪 自由翱翔

    这一天 跋山涉水走过二百多公里 这一天 穿过了重罗山隧道走过了滨海大道 这一天 弯道超车再走山路十八弯 青春散发 ...

  • 放飞蓝天,收获翱翔

    给我一片蓝天,我将自由翱翔;给我一片森林,我便威震山岗;给我一片大海,我就驰骋汪洋......给我一个机会,还你光...

  • 心空

    真若忘了 所有的悲欢和离合 曾经的痴恋 便化作云淡风轻 将心灵 翱翔在白云之上 高高的天空 放飞蓝色的梦想 爱就爱...

  • 带着梦想去旅行

    文/一佳 我们需要放飞心灵,让心翱翔在自由的天空。我渴望走出家乡,踏遍中国,我想跟同伴一起,去大山深处跋涉;去皑皑...

  • 心灵的放飞

    唉,天那热。是否给自己心灵放个愉快而凉爽的夏假。呵呵,夏假,想起自己心灵的放飞,开心的真是不要不要的。 去哪里...

  • 心灵的放飞

    听着这些伤感的歌曲 自己心里莫名的安静 仿佛只有歌声最懂我 就让这美好的音乐 一直不停的陶醉我自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放飞心灵的翱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nwvdqtx.html